
俸禄和所得的赏赐。《新唐书·食货志五》:“京司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已。”
俸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官吏薪俸与赏赐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俸”指官员任职所得的固定薪金,如《说文解字》注“俸,禄也”;“赐”则为君主或上级给予的额外奖赏,如《周礼》记载“赐予有功者”。二字合称“俸赐”,特指官吏既有制度性收入,又包含君主临时性恩赏的双重经济来源。
该词常见于汉唐文献,例如《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官员“岁俸三百石,赐钱十万”,反映汉代俸禄制度中粮食俸给与货币赏赐并行的特点。宋代《资治通鉴》中“俸赐皆绝”的表述,更印证俸赐作为官吏主要经济支撑的地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指出,俸赐制度既能维持官僚体系运转,亦为帝王驾驭臣僚的重要手段。
“俸赐”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指古代官员从朝廷获得的俸禄(固定薪资)和额外赏赐(如财物、土地、封号等),用于表彰功绩或维持官员生活。
古代制度
官员的俸禄由朝廷统一发放,除基本工资外,还可能因功绩、节庆等获得额外赏赐。例如《新唐书》记载:“京官有俸赐而已”,说明唐代曾因财政问题仅保留俸赐作为官员收入。
现代引申
现代语境中可比喻个人因出色表现获得的丰厚奖励,如“他因业绩突出,获得公司俸赐”。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食货志五》,描述唐代官员收入结构的变化,强调俸赐在财政紧缩时期的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员收入体系,可参考《新唐书》或相关历史文献。
昂然自若安谧半産半合伯气边酒嬖艳抄家斥币赤衷储运丹池担负诞毓碉卡顶老东西玉多余的人法服翻风滚雨粉题负资产甘心情愿公曹功实鼓纛贺冬诃诟花虫家备夹室旌典畸形刻急口令雷动风行立案陵稻鹿尾灭裂楠木拟物煗气平原客弃道任术驱蹇散笔散话善胜释滞素膳俗议谈扬檀越逖慕霆策涕泗交下望表往莅小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