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的意思、楠木的详细解释
楠木的解释
(1).楠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楠》:“楠木生南方,而 黔 蜀 诸山尤多……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二·楠木棺》:“ 楚 粤 间有楠木,生深山穷谷,不知其岁也。”
(2).指楠树的木材。《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就是这隻船本,也值几百金,浑身是香楠木打造的。”《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匡超人 举眼看见中间御书匾额‘中朝柱石’四个字,两边楠木椅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窗前有楠木书案,紫檀凳子。”
词语分解
- 楠的解释 楠 á 〔楠木〕常绿大乔木,木材坚固,是贵重的建筑材料,又可做船只、器物等。简称“楠”,如“楠叶油”。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木的解释 木 ù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木鸡。
专业解析
楠木,汉语词典中通常指一类珍贵的常绿乔木或灌木,属于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或润楠属(Machilus)植物。其释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植物学特征与木材特性
- 形态特征:楠木多为高大常绿乔木,树皮灰白或灰褐色;叶片革质,多为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脉清晰;花朵小,通常为圆锥花序;果实为浆果状核果。其木材结构致密,纹理细腻美观,常见有金丝楠木等名贵品种,因木材在光照下闪现金丝状纹理而得名 。
- 材质特性:楠木以材质坚硬沉重、耐腐蚀性强、不易变形开裂、带有特殊芳香(樟脑气味)而著称。这些特性使其成为极其优质的木材 。
二、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高贵与珍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楠木因其稀有、材质卓越且历史上多用于皇家宫殿、庙宇、重要家具及棺椁,故被赋予了高贵、典雅、尊贵的象征意义。常被视为“木中君子”或“帝王之木” 。
- 文学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楠木常被用来比喻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栋梁之材。例如,杜甫《高楠》诗云:“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赞其高大繁茂 。
三、主要用途
- 建筑与家具:历史上,楠木是建造宫殿(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曾用楠木柱)、寺庙、陵寝梁柱、匾额的上等材料。也广泛用于制作高档家具、箱柜、雕刻工艺品等,历久弥新。
- 其他用途:其木材的芳香和耐腐性也使其适合制作船舶、棺木等。部分楠木种类在传统医药或香料中也有应用 。
总结定义:
楠木指樟科楠属或润楠属中多种珍贵乔木的通称,以其材质坚硬致密、纹理美观(尤以金丝楠为著)、耐腐防蛀、香气馥郁而闻名于世,是中国传统名贵木材的代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象征高贵与恒久。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楠”字条目)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植物志》第31卷(樟科) - 科学出版社
- 《木材学》相关章节(论述楠木物理力学性质及用途)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杜甫《高楠》诗注 - 《杜诗详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楠木是一种珍贵树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特征
楠木是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学名Phoebe zhennan,最高可达30余米,胸径达1米。叶片革质呈椭圆形或长披针形,表面光滑,背面有灰色绢丝状软毛;花小且淡绿色,果实为紫黑色浆果。木质坚硬致密,带有特殊芳香,耐腐蚀且防虫蛀。
二、分布与生长环境
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垂直分布范围从海拔276米(四川七洞沟)至1120米(峨眉山)。生长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喜温暖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
三、用途与价值
- 实用价值:自古为贵重建筑材料,用于宫殿(如北京故宫)、造船、家具等,常与紫檀木配合使用。
- 生态价值: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
- 文化象征:因木质坚韧、气味芬芳,常被比喻为品德高尚、忠诚坚定之人。
四、保护现状
楠木为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由于历代过度砍伐,野生资源已近枯竭,现存多为人工栽培林或寺庙、庭院中的保护树木。
如需进一步了解楠木的植物分类或历史应用,可参考(搜狗百科)、(雅安市林业局)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版盖奔奏变眩笔次炳文不耦藏拙潮音筹度创大穿过搭卖单行线丢失法蓝敷衽复元国姓欱纳魂出魂颠梦倒浑涵螹离简写胶船角酒家塾疾困噤若寒蝉矜慎集诊捐募絶电军状拒闉恇扰酷寒拉马克连鱼厘福聆音路脉罗伞梦想颠倒弄椀前明倾吐衷肠三组生剥身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授人口实宿狱桃李春风田穑痛打微报蜲蛇小鳞谢庭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