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急的意思、刻急的详细解释
刻急的解释
苛刻严峻。《汉书·酷吏传·严延年》:“闻 延年 用刑刻急。”《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陆长源 ﹞性刻急,恃才傲物。”
词语分解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 急的解释 急 í 焦燥:急燥。着急。焦急。 气恼,发怒:急眼。 使着急:这件事真急人。 匆促:急促。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急流。急进。急先锋。急风暴雨。 迫切,要紧:急切。急诊。
专业解析
"刻急"是一个相对少用且带有文言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待人苛刻、性情急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 核心含义
"刻急"主要形容人的性格或处事方式:
- 刻薄严厉:指待人接物缺乏宽容,要求过分严苛,不近人情。
- 急躁迫切:指性情急躁,缺乏耐心,遇事急于求成或容易发怒。
二、 字义分解
- 刻:本义为用刀子在竹木、玉石等物品上雕凿。引申义有:
- 苛刻、严酷:如“刻薄”、“刻毒”。(参考《汉语大词典》对“刻”字的释义)
- 程度深、深切:如“深刻”、“刻苦”。但在“刻急”中,主要取“苛刻”义。
- 急:本义指焦躁、气恼。引申义有:
- 焦躁、着急:如“急躁”、“心急”。
- 迫切、紧要:如“紧急”、“急事”。
- 快速、猛烈:如“急流”、“急病”。
在“刻急”中,主要取“急躁”、“焦躁”义。
三、 综合释义
因此,“刻急”可以理解为:
- 性情苛刻而急躁:形容一个人既对他人要求严苛、不宽容,自身又缺乏耐心,容易动怒。
- 处事严酷而急切:形容处理事情时手段严厉、不留情面,同时又显得仓促、缺乏周全考虑。
四、 使用特征
- 书面语色彩:该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常见于书面语或对历史人物、文学形象的描述中。
- 贬义倾向:通常带有负面评价,形容一种不受欢迎的性格或处事态度。
- 近义词:刻薄、苛刻、急躁、性急、峻急(在性情严厉急躁的意义上)。
- 反义词:宽厚、仁慈、温和、从容、耐心。
五、 来源说明
虽然“刻急”作为独立词条在常用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较少,但其构成语素“刻”与“急”的含义在权威辞书中均有明确记载。其复合词义可通过语素分析及古代文献用例得以确认(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历时性辞书可能收录相关书证)。该词体现了汉语词汇通过语素组合表意的特点。
(注: 由于未能在搜索结果中找到直接、权威且可公开访问的网络链接指向包含“刻急”词条的特定词典页面(如《汉语大词典》在线版的该词条),为遵循提供真实有效链接的要求,此处仅作来源说明,不提供具体链接。建议查阅权威的纸质版或正式授权的电子版大型汉语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源》等)获取更详尽的释义和书证。)
网络扩展解释
“刻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kè jí(注音:ㄎㄜˋ ㄐㄧˊ),主要含义为苛刻严峻,常用于形容性格、处事方式或刑罚严酷。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待人处事过于严苛、缺乏宽容,带有急躁或严厉的特质。
- 近义词:峻刻、刻深、惨酷。
- 反义词:宽厚、温和。
二、古籍出处与例句
-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闻延年用刑刻急。”
描述严延年(汉代酷吏)执法严酷,刑罚苛刻。
-
《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
“(陆长源)性刻急,恃才傲物。”
指唐代官员陆长源性格严厉急躁,且自负才学。
三、用法说明
- 适用对象: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描述人物性格、治理手段等。
- 现代语境: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常见于学术讨论或文学作品中。
四、补充说明
- 与“刻薄”的差异:
“刻急”更强调严厉与急躁并存,而“刻薄”侧重待人冷酷、言语尖酸。
- 词源关联:
“刻”有“严苛”之意(如“刻深”),“急”则体现性情急躁,二者结合强化了苛刻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背景,可参考《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洞洞八线兵勇惨结称作道规雕损雕鸭多览葛肥土蝮蛇螫手,壮士解腕覆养割损拐弯馆地股子寒霭黑砂星呵卵脬猾悍回洑晦色交替角争祭牲康健亏节奎踽老措大流风遗迹留联龙王兵螺距马革买鬼毛谷马上墙头面然大士磨拂摹泐能寒宁当佩仰亲仁善隣穷漠琼琼求全人公里三始山驴王舍身取义释法石流黄视微知着爽异贪权围落卫足葵温疠獬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