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卡的意思、碉卡的详细解释
碉卡的解释
碉堡哨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由 川 南入者,攻其 河 西诸碉卡。”《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初, 铜仁 、 石峴苗 地建碉卡,置屯军。”
词语分解
- 碉的解释 碉 ā 〔碉堡〕军事上防守用的构筑物。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 卡的解释 卡 ǎ 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关卡。卡子。 夹东西的器具:发(?)卡。领带卡。 夹在中间,堵塞:卡壳。鱼刺卡在嗓子里。 卡 ǎ 用手的虎口紧紧按住:卡脖子。 把人阻挡住:卡住敌人的退路。
网络扩展解释
“碉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军事防御设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diāo kǎ()
- 含义:指“碉堡哨卡”,即兼具碉堡和哨卡功能的防御工事,通常用于驻兵、瞭望或阻击敌人()。
2.结构分析
- 碉:指碉堡,一种多层军事建筑,多用砖石或混凝土建造,用于观察、射击和驻兵()。
- 卡:此处读作“kǎ”,指哨卡,即驻兵防守的关卡或据点()。
3.历史用例
- 清代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例如:
-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提到清军攻打“河西诸碉卡”()。
- 《清史稿》记载嘉庆年间在苗族地区“建碉卡,置屯军”()。
4.现代应用
-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历史词汇,多出现在古籍或相关军事研究文献中()。
“碉卡”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兼具驻守和警戒功能。如需进一步了解清代军事工事,可参考《啸亭杂录》《清史稿》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碉卡这个词来源于方言,是广东地区常用的俚语,意思是非常厉害、牛逼、酷炫。下面来详细解释一下碉卡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汉字源流字典》,碉卡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石部和卜部。其中石部表示这个词与石相关,卜部表示这个词与卜相关。根据笔画的计算,石部有五画,卜部有二画。
碉卡这个词的来源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根据广东地区的使用情况以及方言的流行,可以推测它很有可能是从广东话中衍生出来的。广东话中常常使用一些形象、夸张的词来形容某些事物,碉卡就是其中之一。繁体字的写法为「凋嗑」,与简体字的意思相同。
在古时候,写汉字的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碉卡这个词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因此在古代并没有出现过相应的字形。不过,根据古代汉字的书写特点,可以试着将碉卡这两个字的部首进行组合,例如采用「石」和「卜」两个部首的组合方式来表示。
以下是一些关于碉卡的例句:
1. 这部电影真是碉卡,特效效果超级震撼!
2. 他的绝活真的太碉卡了,每次表演都引来一片喝彩声。
3. 这个游戏的难度可真够碉卡的,玩了一个月还没通关。
和碉卡相关的组词或短语有:碉堡、卡壳、心碎成千上万块等。
没有明确的近义词与反义词与碉卡相关联,因为这个词是在方言中衍生的独特表达方式。然而,可以用其他形容词或俚语来表达类似的语义,例如厉害、牛逼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如有更多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