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皦日的意思、皦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皦日的解释

明亮的太阳。多用于誓辞。《诗·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孔颖达 疏:“谓我之言为不信乎,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后汉书·郎顗传》:“絜白之节,情同皦日。”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四:“呜呼!谓予不信,鉴时人皦日之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朴诚自表,切矢皦日。” 王国维 《罗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铭》:“藐是孤生,终於灭性,皦日之信,匪石不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皦日”是汉语古典文献中的词汇,现结合权威辞书及文献用例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皦”同“皎”,本义指玉石洁白光亮。《说文解字》释:“皦,玉石之白也。”。“皦日”即指明亮的太阳,多用于起誓场景,象征誓言如日光般光明可鉴。《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明亮的太阳。多用于誓辞”。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汉代郑玄笺注:“我言之信,如白日也。”。明清小说沿用此典,如《醒世姻缘传》第八八回:“生员如敢欺心,上有皦日!”

三、用法特征

  1. 语法结构:多作宾语或状语,常见于“有如皦日”“指皦日”等固定搭配
  2. 语体色彩:属书面雅言,现代汉语已鲜用
  3. 修辞功能:通过自然物象强化誓言力度,体现“天人感应”思想

四、文化内涵 在古代盟誓文化中,“皦日”被赋予道德监督的象征意义。《论语·颜渊》载“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的修身观,与以皦日为誓的实践形成互文。

网络扩展解释

“皦日”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通常用于诗文或誓辞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出处与用法

  1. 《诗经·王风·大车》
    名句“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意为:“若说我的话不可信,天上的白日可作证。”此句以“皦日”象征誓言的真诚与不可置疑。
  2. 古代文献中的延伸
    • 《后汉书·郎顗传》以“情同皦日”比喻品德清白如白日。
    •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用“切矢皦日”表示郑重发誓。

三、单字解析

四、相关延伸

“皦日”是古典文学中极具意象化的词汇,通过自然景象强化语言的表现力。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诗经》注解或汉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行班春卑尔根兵工长镵逞骄穿文凿句啜茗出堂差存执单单耽志短兵接战二姬发愤忘食犯憷浮而不实黼黻皇猷共进会谷城翁酣眠痕瘕将雏见王蛟患较争解兵金色池塘攫击局束口题矿镤拉呱儿滥用明法审令民仪谬算磨磨平流清佚秋点曲阜阮始平软斯金沙尘暴调档筒车铜駝同心一力外妹望夜尾君子瓮羹沃濯献计纤谋献旗鲜冶瑕慝晞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