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会觌的意思、会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会觌的解释

犹会见。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山中寂寞无侣,时时取史册披閲,得与其人会覿,亦自快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会觌(huì dí)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会”与“觌”二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以礼节正式相见、会面,尤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重要人物间的正式拜见。以下从形、音、义及语用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形与字源

  1. 会(會)

    甲骨文象器皿与盖子相合之形,本义为“聚合”。《说文解字·會部》:“會,合也。”引申为“相见”“盟约”等义。

  2. 觌(覿)

    从“见”部,“”声(后简化为“卖”),《说文解字·见部》:“觌,见也。”段玉裁注:“觌训见,谓以礼相见。”强调合乎礼仪的正式会见。

二、读音与词性

三、释义与用法

  1. 本义

    正式礼节性会见,特指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使臣间的外交会面。

    例:《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见曰会,殷见曰同。”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诸侯有不顺服者,王将有征讨之事……则合诸侯而命事焉。会犹觌也。”

    (注:“会”与“觌”在此互训,均指依礼制相见。)

  2. 引申义

    • 泛指尊卑有序的相见:如臣子拜见君主、学生拜谒师长等庄重场合。

      例:《魏书·礼志》:“四夷会觌,何以示之?”

    • 带有仪式感的聚见:常见于祭祀、盟誓等典礼性场景。

      例:宋·王安石《贺韩魏公启》:“坛席会觌,神明攸欢。”

四、语用特征

  1. 礼仪性

    区别于普通“会见”,“会觌”隐含仪式规范与尊卑秩序,需符合《仪礼》《礼记》所载相见之礼(如揖让、献贽等)。

  2. 庄重性

    多用于官方文书、史籍及典章制度文献,如《二十四史》《通典》等,体现对礼制的重视。

  3. 历史语境

    现代汉语已罕用,主要见于研究古代礼制、历史的学术著作或仿古文本。


权威文献参考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对“会”“觌”二字的本义及形源解析,奠定词义基础。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说文解字》)

  2. 《尔雅·释诂》(先秦典籍)

    “觌,见也”为最早释义,确立核心语义。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尔雅注疏》)

  3.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

    集录历代字书注疏,明确“会觌”为“以礼相见”之义。

    (来源:中华书局影印本《康熙字典》)

  4.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现代权威辞书,收录“会觌”词条并引证古典用例。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会觌”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由“会”和“觌”两个单字组成:

  1. 会(huì)
    本义为“聚合、见面”,如“会面”“相会”,引申为理解、时机等含义。

  2. 觌(dí)
    专指“相见”,强调直接见面,如《易·困卦》中“三岁不觌”,即多年未见。此字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

组合义:
“会觌”即“会面、相见”,属于同义复合词,常见于文言文或古典文献,例如:“久未会觌,思君如故。”
需注意语境,可能隐含正式、庄重的会面场景。

建议:
若该词出现在具体文本中,可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其情感色彩或特殊用法。现代交流中建议使用“会面”“见面”等更通用的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八寸策边情避回长笺成羣打夥尘韵吃豆腐冲击波串月寸斩颠鸾倒凤玷染跮蹉峨冠二十四气讽经孚合改是成非感恸工德贡使寡小君刿目鉥心汉音惶恐徽风火脚疆冶交九浄信峻肃聚晤宽焦薄脆奎堂揽胜图栎散明豁民享腻糊烹茗魄门乾嬭婆倾巧齐心併力汽油灯全副赏适烧尾蛇毛马角守白水渚叔丈母嘶号死乞百赖贴己悌己人同德同心香穗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