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杀的意思、黼杀的详细解释
黼杀的解释
古代贵族死后小敛前套在下半身、半边不缝合的尸袋,绛色丝质,画有黑白斧形。《礼记·丧服大记》:“君锦冒,黼杀,缀旁七;大夫玄冒,黼杀,缀旁五。” 孔颖达 疏:“杀者,作两囊,每輒横缝合一头,又缝连一边,餘一边不缝,两囊皆然也;上者曰质,下者曰杀。君质用锦,杀用黼,故云锦冒黼杀也……其用之先以杀韜足而上,后以质韜首而下。” 孙希旦 集解:“黼杀者,皆纁帛而画以黼文也。”
词语分解
- 黼的解释 黼 ǔ 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黼座(帝王的宝座)。黼黻(a.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b.喻华丽的辞藻)。黼藻(指华美的辞藻)。 笔画数:; 部首:黹; 笔顺编号:
- 杀的解释 杀 (殺) ā 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 战斗,搏斗:杀出重围。 消减:杀风景。 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 收束:杀价。杀尾。 勒紧,扣紧:杀车。 用在动词
网络扩展解释
“黼杀”是古代贵族丧葬礼仪中的一种特殊用品,具体解释如下:
-
定义与用途
指贵族去世后,在“小敛”(丧礼中为死者穿衣的环节)前套于遗体下半身的尸袋,材质为绛色丝绸,表面绘有黑白斧形纹样(即“黼纹”)。其形制为两片织物缝合,但半边不缝,便于穿戴。
-
形制与等级象征
根据《礼记》记载,尸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层称“质”,下层称“杀”。国君的“质”用锦缎,“杀”用黼纹丝绸,合称“锦冒黼杀”。黼纹(斧形图案)象征权力与威严,体现贵族身份等级。
-
使用方式
穿戴时先以“杀”覆盖足部向上包裹,再用“质”覆盖头部向下包裹,形成完整的敛衣。这种设计既符合礼仪规范,也便于实际操作。
补充说明:
“黼杀”属于古代丧葬文化的专有名词,现代已不再使用。其形制与纹样反映了周代礼制中对身份、仪轨的严格区分,是研究古代丧葬制度的重要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黼杀(fǔ shā)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字组成。“黼”字的部首是黑,总共有十三个笔画。“杀”字的部首是木,总共有五个笔画。
“黼杀”一词来源于古代的官制,是帝王封爵的一种特殊礼服。它由紫色的罗裙和黑色的冠带组成,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级的王朝礼服之一。在古代,只有少数特定的人才有资格穿着黼杀,如帝王、贵族和御前侍卫。
“黼杀”一词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与简体相同,没有什么区别。
古时候的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代,汉字的笔画较为繁琐,书写时需要注意每一笔的顺序和结构。但是,“黼杀”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基本一致。
以下是关于“黼杀”的例句:
1. 他穿着黼杀,显得庄重而威严。
2. 古代帝王在重要场合穿着黼杀,展示自己的王者之气。
关于组词,我可以给你一些与“黼杀”相关的词语:
1. 黼服(fǔ fú):指黼杀这种官服。
2. 朝服(cháo fú):指在官方场合穿着的礼仪服装。
3. 冠带(guàn dài):指帝王的头冠和腰带。
至于“黼杀”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很难找到与之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词语。
以上是关于“黼杀”的相关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