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敬地拱手行礼。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故事,将官謁帅,皆小袖衫拜庭下;至公,独袍笏肃揖,帅因请以宾礼见。”《宋史·仁宗纪三》:“幸国子监,謁 孔子 ,有司言旧仪止肃揖,帝特再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王阳明 先生云:‘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
“肃揖”是一个古代礼仪用词,主要含义为恭敬地拱手行礼,常见于文献记载和传统文化场景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肃揖”指以庄重、恭敬的态度行拱手礼,常用于对长者、上级或尊贵对象表达敬意。其中“肃”强调仪态端正、神情严肃,“揖”即传统的拱手动作,双手合抱于胸前。
总结来看,“肃揖”不仅是古代礼仪动作,更承载了等级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内涵。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宋史》或叶适文集等原始文献。
肃揖是一个汉字词语,多用于形容恭敬地跪下行礼的仪态。
肃揖的部首是⺡,并且由“攵”和“礻”组成。
肃的笔画数为8画,揖的笔画数为13画。
肃揖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一书中。在古代,人们在朝廷或重要场合,为表示恭敬,会跪地行礼,这种恭敬态度被称为肃揖。
在繁体字中,肃揖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差异。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肃揖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具体的古时候汉字写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
1. 在古代,人们在朝廷上见到皇帝时会肃揖到地。
2. 他肃揖行礼,表达了他的敬意和谦卑。
庄肃、肃然、肃穆、肃容等。
肃静、庄重、恭敬。
轻慢、不敬、傲慢。
安怡白鹿洞白首不渝不辨菽粟步景部帐敞胸露怀茶上出赐痤疮大皞打罗點鼓独自箇尔汝丰庞附乔根株结盘骨嘟归煞寒匏函师黄芽白花盘虎负嵎慧明忌故浄衣镌空妄实匡霸牢廪量如江海满腔没挞煞门童呢喃陪推罴九平民评士棋名清近琼岛岂徒认购三仙沙海税饷抬迭糖精縚绳通波通考外屏挽救先构香酥小眠歇夏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