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杜的意思、召杜的详细解释
召杜的解释
见“ 召父杜母 ”。
词语分解
- 召的解释 召 à 召唤:召集。召见。 召致,引来:召祸。召人怨。 召 à 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三)姓氏。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杜的解释 杜 ù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阻塞(?),堵塞(乮 ):杜绝。杜塞(乮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
专业解析
"召杜"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用以称颂良吏的并称典故,特指西汉的召信臣和东汉的杜诗两位著名地方官。因其治理地方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后世常以"召杜"并称,作为清官能吏的代名词。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召杜"指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与东汉南阳太守杜诗。二人先后在南阳(今河南南阳地区)担任太守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农桑、教化百姓,使当地民生富庶、社会安定,深受百姓爱戴,被合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见《后汉书·杜诗传》)。后遂以"召杜"代指造福一方、政绩斐然的官吏。
二、历史人物详述
-
召信臣(西汉)
- 任南阳太守时,勘察水源,主持修建钳卢陂等数十处水利工程,灌溉农田三万余顷,并制定"均水约束"(用水分配制度)。
- 提倡节俭,抑制奢靡,鼓励耕织,使南阳"郡以殷富"《汉书·循吏传》。
- 百姓尊称其为"召父"。
-
杜诗(东汉)
- 发明水排(水力鼓风机),提高冶铁效率,促进农具制造《后汉书·杜诗传》。
- 整修陂池,广拓耕地,南阳百姓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为政清平,减赋安民,史载"政化大行"。
三、文化内涵与影响
- 象征意义:"召杜"成为勤政爱民、治理有方的官吏典范,后世诗文常用以颂扬地方官员功绩。如清代黄遵宪诗云:"谁能继展禽?谁复追召杜?"
- 成语衍生:"召父杜母"比喻惠政于民的地方官(《汉语大词典》。
- 历史评价:《汉书》《后汉书》均将二人列入"循吏传",强调其"为民兴利,务在富之"的施政理念。
四、权威文献参考
-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召信臣传》载其治水事迹(中华书局点校本)。
- 《后汉书·卷三十一·杜诗传》详述水排发明及"召父杜母"称号由来(中华书局点校本)。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召杜"词条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
- 《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召信臣、杜诗的历史贡献分析(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需指向权威数据库(如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平台查阅完整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
“召杜”是汉语中一个典故性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解释
“召杜”是“召父杜母”的简称,指西汉召信臣与东汉杜诗两位历史人物。两人均曾任南阳太守,以勤政爱民著称,后世将他们的政绩并称,用以称赞地方官员治理有方、政绩显赫。
二、历史背景
- 召信臣(西汉):任南阳太守期间,兴修水利、鼓励农耕,百姓称其为“召父”。
- 杜诗(东汉):同样任南阳太守,发明水排(水力鼓风机)促进冶铁,并整顿吏治,被百姓誉为“杜母”。
三、用法与延伸
- 语境:多用于褒扬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如“政若召杜”“民怀召杜之风”。
- 近义词:可与“良吏”“循吏”等词类比,但更具典故色彩。
四、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召杜”意为“召唤杜鹃,比喻引来祸患”,但此解释与主流权威来源不符,可能是对另一典故的误传或混淆,建议以“召父杜母”的典故为准确依据。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召信臣传》《后汉书·杜诗传》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百里綳盘儿惨舒长虑却顾长翼孱嫠巢菜充庐船人船主樗铅冬扇夏炉罚款封角風流才子凤篆诰券格子挂号信管勾闺英闱秀国宾孤峤杭剧翦径荐擢劫战积泯旧恶极则必反鞠华军方峻险居正埳蛙苦乐不均焜晃崚理棹罗行律历内动字贫氓姘人千里印人微言贱朔雁丝弦泰风跳躅同级土礼凸起文辩物情迕视狭阨相袭哮咆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