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剔灯的意思、剔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剔灯的解释

挑灯。谓挑起灯芯,剔除馀烬,使灯更亮。 宋 范成大 《晓枕闻雨》诗:“剔灯寒作伴,添被厚如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剔灯"是一个具有古雅韵味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拨动灯芯、烛芯或灯盏,以使其燃烧更明亮或去除灰烬的动作。它源于古代以油灯、蜡烛为主要照明方式的时代,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中,用以营造意境或表达人物行为、心绪。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学意象及文化内涵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典释义与字源解析

  1. 基本动作释义

    "剔"本义为分解骨肉,引申为"挑出、拨动"(《说文解字》:"剔,解骨也")。在"剔灯"中,"剔"特指用细长工具(如簪、针、签)拨动灯芯或烛芯,剔除余烬(灯花),使灯火复明。

    例证:

    《汉语大词典》:"剔灯,谓挑灯。以签拨灯炷,使亮。"(第三卷第114页)

    《辞源》:"以签拨灯炷曰剔灯。"(修订本第2册)

  2. 照明工具的历史背景

    古代油灯、烛台需手动维护:灯芯燃烧产生灰烬(灯花),堆积后光线变暗,需定期"剔"除。这一动作是夜间读书、劳作时的常见场景。


二、文学意象与情感载体

在古典诗词中,"剔灯"常被赋予丰富的意境与情感:

  1. 孤寂与长夜

    如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剔灯"动作隐含于长夜独坐场景)。

  2. 怀人思远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挑灯"即"剔灯",表达对亡妻的追忆)。

  3. 羁旅愁绪

    陆游《夜雨》:"幽斋人寂寂,独坐剔残灯。"(以动作写客居孤寂)。


三、文化内涵与演变

  1. 生活智慧的象征

    "剔灯"是古人应对昏暗光线的实用技能,体现了传统生活细节中的巧思。

  2. 文学化的时间符号

    诗词中"剔灯"多出现于"三更""夜半",成为深夜时分的标志性意象(如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3. 现代语义的淡化

    随着电灯普及,"剔灯"动作消失,该词转为纯文学词汇,多见于古籍研究与诗词鉴赏。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古代典籍
    •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六》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中华书局1960年版)
    • 《全宋词·贺铸卷》:《鹧鸪天·重过阊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 现代辞书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剔灯"词条释义。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剔"字引申义项。
  3. 文学研究
    • 钱钟书《谈艺录》论诗词意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分析"灯烛"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系统。

结语

"剔灯"一词凝练了古代生活场景与文人情感,其释义需结合器物史、文学传统综合理解。现代使用虽限于特定语境,但作为文化遗产,仍在汉语美学中留存光影摇曳的古典韵味。

网络扩展解释

“剔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调整灯芯以维持灯火明亮的动作,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文学应用

现代语境

参考资料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语辞海》、查字典网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搬嘴悲歌慷慨杈子赪茎捣把东挨西撞锻钳发潜沸涌焚香顶礼服道敢谏鼓告疾瓜丘孤女果行育德海陵仓海宴河清蒿草黑毫鬟结祸凶教辞叫条子寂处敬虔饥駈叩门剌骨量猜灵辄柳祠卤味卤盐萌起密云龙难分难舍陪笔铅虎巧饰青拂穷弊鼩鼱丧胆亡魂杓口首参熟会瞬忽踏狗尾汤包倘使溏泻汤邑通水惋伤卫侍五辛五云乡显设孝假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