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钟的意思、鸣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钟的解释

(1).敲钟。《后汉书·礼仪志上》:“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

(2).谓食则鸣钟。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出平原而联骑,居里閈而鸣钟。”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闢玄闈以阐化,寝鸣钟以体国。”参见“ 鐘鸣鼎食 ”。


(1).击钟发声。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竟陵王同沉右率过刘先生墓诗》:“善诱宗学原,鸣鐘霽幽抱。” 宋 范成大 《玉堂寓值》诗:“上直马归催下钥,传更人唱促鸣鐘。”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夜半钟》:“ 六一居士 谓 继 此诗,句则佳矣,奈夜半非鸣鐘时。或云 姑苏寺 鐘,多鸣於半夜。”

(2).古代青铜制乐器。悬挂架上,叩之而鸣。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鏗鸣鐘,考朗鼓,歌《白鳩》,引拂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钟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字面释义

指敲击钟体使其发声的动作或现象。古代钟多为青铜制礼乐器或报时工具,通过撞击产生洪亮悠长的声响。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905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二、文化象征与引申义

  1. 礼制仪式

    古代用于祭祀、朝会等典礼,如《诗经·小雅·楚茨》"钟鼓既戒"记载宗庙鸣钟的礼仪。

    来源:

    《周礼·春官·大司乐》载"以乐礼教和,乃奏黄钟,歌大吕"。

    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需登录访问):《周礼注疏》明刻本

  2. 时间信号

    作为报时工具,如寺院"晨钟暮鼓"。唐代寺庙设钟楼、鼓楼,鸣钟标志时辰更替。

    来源:

    《唐六典·卷四》:"凡京师寺观,钟鼓司其晨昏"。

    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六典》,1992年。

  3. 警示与纪念

    引申为重大事件提醒或悼念仪式,如"警世鸣钟"。现代常见于纪念活动(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鸣钟)。

    来源:

    国务院《国家公祭日仪式规范》,2014年。


三、现代应用场景

权威参考扩展: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Z].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鸣钟用例检索(检索词"鸣钟")

网络扩展解释

“鸣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敲钟的动作
    指通过敲击钟体使其发声的行为,常用于宗教、礼仪或日常报时场景。例如《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体现了古代礼仪中鸣钟的规范性;《三国演义》中“众僧鸣钟出迎”则描述了寺庙用钟声迎接宾客的场景。

  2. 形容富贵奢华的生活
    引申自“钟鸣鼎食”这一成语,指古代富贵人家用膳时敲钟奏乐、列鼎而食的排场。如南朝梁代刘孝标在《广绝交论》中描述“居里閈而鸣钟”,即用此意。

二、其他延伸

三、拼音与结构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文学化表达,可参考《后汉书》《三国演义》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扒车背理綳定边笋比喻彩电沧池长浪从酒错谬诞谩不经都护多糖俄国农奴制改革反戈分册浮誉宏绰华緘回徨浑圜豁齿狐狨界乘羁縻鲸海窘挠絶种苛酷口中虱睽迸賫诣冷货临存凌秽留田力正名利磨搅讹綳难舍涅而不淄骈石平复帖皤翁求人起移肉头肉脑儒士山神爷生蛮沈鱼失偶十日并出条款听微决疑晩父望风披靡无牛萧规曹随膝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