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俸糈的意思、俸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俸糈的解释

糈,米。古代或用粮米支给官俸,因以“俸糈”借指俸禄。 清 王韬 《代上冯太守书》:“当其任者重俸糈,专其事权。”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上》:“俸糈优厚,人无内顾之忧;职任精专,事有难宽之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俸糈(fèng xǔ)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官员俸禄的复合词,由“俸”和“糈”两个语素构成。以下为专业释义:

一、构成分析

  1. 俸:《说文解字》释为“吏禄也”,特指官员任职所得的钱粮报酬,如《韩非子·奸劫弑臣》载“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 糈:原指祭祀用的精米(《史记·货殖列传》“糈粻粮食”),后引申为官府发放的粮食津贴,《正字通》注“糈,禄米也”。

二、历史语义 该词初见于宋代文献,如《宋史·职官志》记载地方官“俸糈以日计钱”,指按日折算钱粮的俸禄制度。明清时期成为固定搭配,如明代《万历野获编》提到官员“俸糈不足养廉”,反映俸禄与廉政的关系。

三、文献例证 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部》载“俸糈有定制”,佐证其作为法定薪酬的含义。民国赵尔巽《清史稿》亦用“俸糈”描述官员薪给制度。

四、现代考释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册第1013页,“俸糈”属历史词,现代汉语中已被“俸禄”“薪金”等替代,但在研究古代职官制度、经济史时仍具学术价值。

(参考来源:汉典“俸”字释义、国学大师《说文解字注》《正字通》条目、《汉语大词典》纸质版)

网络扩展解释

“俸糈”是一个汉语历史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

    • 俸(fèng):指官员或公职人员的薪金,如“俸禄”。
    • 糈(xǔ):本义为精细的米,引申为粮食。古代常以粮食作为俸禄的支付形式。
  2. 词义解释
    “俸糈”合指以粮米形式发放的俸禄。古代官员的俸禄不仅包含货币,还可能包括谷物、布匹等实物,而“俸糈”特指其中的米粮部分。

  3. 引证与用法

    • 清代王韬在《代上冯太守书》中提到:“当其任者重俸糈,专其事权”,强调官员俸禄与其职权的关系。
    • 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写道:“俸糈优厚,人无内顾之忧”,说明俸禄优厚可减少官员的后顾之忧。
  4. 历史背景
    古代俸禄制度中,实物发放(如米、布)是常见形式,尤其在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以“糈”代俸体现了农业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

“俸糈”是古代官员俸禄的组成部分,以粮食(米)为支付形式,属于历史词汇,现代已极少使用,多见于文献或研究性文本中。

别人正在浏览...

便所兵号鬓鸦鉢盂不屑置辩不踰矩触抵处罚疵驳篡改淬砺大腹贾弹事爹妈定处丢轮扯炮洞冥草顿开茅塞发愤图强風俗讽喻挂钩贯额过杀旱冰汗流接踵红头阿三恍如梦境火轮三昧见临节嫠疾官景像九相踦只可怜许磕膝头子孔窍揆次龙虎营颅脑毛索麪糊盆槃桉骈邻缥瓦秦二代青神山高不遮太阳使酒骂座爽耸疏迟水电曙霞思绪颂台损人益己谈古天遂人愿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