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盂的意思、鉢盂的详细解释
鉢盂的解释
亦作“钵釪”。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 刘 听 林公 讲, 王 语 刘 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復更听,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窗边锡杖解两虎,牀下鉢盂藏一龙。”《西游记》第五三回:“圣僧啊,这鉢盂饭是 孙大圣 向好处化来的。”
词语分解
- 鉢的解释 鉢 ō 见“钵”。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 盂的解释 盂 ú 〔盂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盂。痰盂。漱口盂儿。 笔画数:; 部首:皿;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鉢盂”是佛教文化中的常见器物,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字形
- 拼音:bō yú(ㄅㄛ ㄩˊ)
- 字形:由“鉢”(金属容器)和“盂”(圆口器皿)组成,均为古代盛放物品的器皿。
二、基本含义
- 本义:指僧人用于盛装饮食的容器,多为圆形口、深腹的器皿。
- 引申义:在佛教中,鉢盂不仅是食器,也是传法的象征,代表僧侣的修行与戒律。
三、佛教用途
- 化缘工具:僧人外出化斋时,用鉢盂盛放食物,体现“托钵乞食”的传统。
- 法器功能:部分鉢盂为铜、铁材质,诵经时可敲击发声,辅助宗教仪式。
- 文化象征:传递佛法时,鉢盂被视为衣钵传承的重要信物,如禅宗“衣钵相传”的典故。
四、历史演变
- 异体字关联:唐代文献中,“鉢”与“盋”通用,如《汉书》注释提到“盋盂即鉢盂”。
- 材质变化:早期多为陶制,后逐渐出现金属材质,功能从实用食器扩展至宗教法器。
五、文献例证
-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酒一盂”,说明“盂”作为容器的普遍性。
- 清代龚自珍在《正译第五》中以“盋盂”比喻佛法传播的稀释过程。
若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器物或相关文化内涵,可查阅《佛学大辞典》等专业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鉢盂(bō y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佛教中用来盛放饭食的碗和盂。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皿字旁。金字是表示金属的意思,皿字则表示盛放的容器。根据笔画计算,鉢盂总共有12画。
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佛教典籍,用来指代僧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器皿。在传统繁体字中,鉢盂的写法保持不变。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异,其中一个是鉢盂的金字旁写作钅。
以下是一个使用鉢盂这个词语的例句:僧人端着鉢盂,谦卑地乞食于信徒们。
组词方面,可以使用鉢盂来构成其他词语,如鉢盂水(指盛放水的器皿)、佛鉢(指佛教中头顶器)、鉢盂相(指佛前焚香的仪式)等。
关于近义词,可以使用钵、盂等词语来代替鉢盂。反义词方面,就没有一个直接的词语与鉢盂正好相反。
希望这些信息能满足你的需求。有任何其他问题,我会尽力帮助你!
别人正在浏览...
表目必将笔论兵额差强人意尘间晨暮耻忿畜産吹沙出俗搭救冬夫耳食之言丰禄轒辒戆头戆脑公摊光斯欣寒碧焊喉呵奬黄条家庙见教加速靠边栲栳苦心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零七八碎礼新露簟碌青绿云茅屋采椽明月清风普尔钱千变万化窃鈇七轮风全活染苍染黄冉季闩紧属联四边形松和酥软通幰车秃丁挽士文部龌齚诬诞雾吐缃衣衔尾小交会西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