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兽的意思、封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兽的解释

(1).古指大象。《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又其賨幏、火毳、驯禽、封兽之赋,軨积於内府。” 李贤 注:“封兽,象也。”

(2).泛指大兽。 宋 梅尧臣 《腊脯》诗:“畋猎得封兽,割鲜为腶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封兽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复合词。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封"本义指划定疆界,《说文解字》释为"爵诸侯之土也",后引申为祭祀时划分的特定区域;"兽"在甲骨文中象形为猎具与犬组合,指代四足哺乳动物。二者结合形成的"封兽",在文献中主要有以下三层释义:

  1. 祭祀礼仪用语 指古代祭祀天地时使用的特选牲畜,《周礼·地官》记载"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凡祭祀,饰其牛牲",此处"封"即祭坛范围,所选牲畜需符合毛色纯正、体态健硕等标准。

  2. 神话生物概念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封兽",描述其为守护疆界的神异生物。此形象在后世演变为镇墓兽原型,可见于汉代墓葬石刻艺术。

  3. 文学比喻引申 唐宋诗词中常以"封豕长蛇"比喻贪暴势力,如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豕虺封兮虔刘我",此处的"封"取其"大"的引申义,与兽类组合形成具象化修辞。

该词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体祭祀术语到抽象文化符号的发展轨迹,在考古发现的战国封泥、秦汉简帛文书及历代类书中均有相关记载,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封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以下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古指大象
    源自《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记载的“封兽之赋”,李贤注释明确指出:“封兽,象也。”。这一用法多见于汉代及以前的文献,常与贡赋制度相关。

  2. 泛指大型兽类
    宋代梅尧臣的《腊脯》诗提到“畋猎得封兽”,此处“封兽”指代狩猎中捕获的大型野兽,词义范围从大象扩展至其他大型动物。


二、词源与演变


三、文献用例

  1. 《后汉书》中“封兽”作为贡品,体现当时边疆与中原的物产交流。
  2. 宋代诗词中的“封兽”更多体现文学意象,反映自然与人文活动的结合。

“封兽”一词经历了从特指(大象)到泛指(大兽)的语义扩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及宋代诗词集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鞍花爆发变星鞭打快牛并州剪比玉不食周粟操刀必割逞芳诚勤螭绶打场大虫不吃伏肉丹扆大肆挥霍打挣番薯覆被规方旱雷和一候铨货而不售火轮三昧阶途举翮军达款款深深拉不下脸雷达站僚侣疗养所琳琅隶仆毛毛咕咕籋口明命拍落托鰟魮抛文裒对愆诛荃蹄人患日以继夜撒脚扫刷沈尹默水烟管舒眉展眼松柏之寿松雨俗不可耐宿陈宿殃太帝通臂猿托踪卧鹿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