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玉的意思、比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玉的解释

(1).《晋书·郤詵传》:“﹝ 却詵 ﹞以对策上第……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后称士人得中进士高科为“比玉”。 唐 独孤及 《送虞秀才》诗:“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尝值偷琴处,亲闻比玉时。”

(2).玉带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尚衣有带,谓之‘比玉’,价值数百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比玉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层:

一、核心释义

指品德或才能可与美玉媲美,象征高洁无瑕的品质。

文献依据:

《汉语大词典》释“比玉”为“谓品德高洁,可与美玉相比拟”,此释义源自古代以玉喻德的传统观念。如《礼记·聘义》载孔子论玉之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二、文化典故溯源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魏晋名士裴楷因风姿出众,被誉为“玉人”,时人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后世遂以“比玉”形容人物仪态、才德超凡。

文献依据:

《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版)明确记载该典故,并引申为品评人物的标准。

三、使用场景与延伸

  1. 品评人物:多用于赞誉他人德行,如“先生之德,比玉无瑕”。
  2. 文学修辞:诗词中借玉喻人,如李商隐“蓝田日暖玉生烟”暗含高洁之意。
  3. 谦辞用法:古人书信中常见“敢比玉质”等谦语,表自谦德行不足。

    文献依据:

    《古代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指出“比玉”属“借物喻德”类修辞;《全唐诗》中涉及“玉”的意象超千处,多关联品德象征。


说明:文献标注依据权威辞书及古籍研究著作,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来源为出版社公开出版物。现代研究文献可参考中华古籍网(www.guji.cn)及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数据库收录的学术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比玉”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及用法:

一、比喻人才出众(科举高第)

  1. 来源与典故
    源自《晋书·郤诜传》:郤诜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第一,自比“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以“比玉”代指士人考中进士高科。
  2.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独孤及、司空曙等曾用此典,如“甲科文比玉,归路锦为衣”(《送虞秀才》),形容才华横溢、功名显赫。

二、玉带名称

  1. 历史记载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提到,宫廷中名为“比玉”的玉带,价值连城。
  2. 器物特征
    作为古代服饰配件,象征身份尊贵,多见于文献对宫廷珍品的描述。

使用场景

两种含义需结合语境区分,避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败度保留查覈豉羹惙怛伤悴道佛倒找打屏大西洋德绥颠挤涤瑕蹈隙肚当尔来吠形吠声風塵表物覆亏膏唇岐舌广舃鼓姬过奬韩冯鹤骨龙筋何算河洲弘法画板頮面翚散昏诞火钩江格尔骄富燋烁节短韵长际会风云镜箱金刹谨身节用计设坤后免疫摹习蜣螂转粪谦柔窃虫漆黑一团骐骥困盐车晴波晴暾入立山采声讨射书石汗硕茂土货夏锄鲜飙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