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书的意思、封禅书的详细解释
封禅书的解释
指 司马相如 言封禅事的遗书。 宋 林逋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详“ 封禪文 ”。
词语分解
- 封的解释 封 ē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封闭。密封。封口。封存。封条。封贮。封面。封底。封锁。封顶。冰封雪飘。封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封。赏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封侯。封君(领有封地
- 禅书的解释 禅让皇位的诏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若乃上出禪书,下陈让表,其间劝进殷勤,敦諭重沓,跡实同於 莽 卓 ,言乃类於 虞 夏 。”
专业解析
"封禅书"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重要文献载体,其核心内涵可从三个层面解析:
-
词源定义
"封"指帝王筑坛祭天,"禅"指辟基祭地,二字合称特指帝王在泰山举行的天地祭祀仪式。该词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司马迁将其定义为"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的礼仪文书。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典礼及记录此事的文章"。
-
文献功能
封禅书具有三重属性:
- 礼仪程序:记载祭祀流程与祭文内容,如《后汉书》注引《封禅仪》详述祭坛规格、玉牒书写格式
- 政治宣言:通过《白虎通义》"王者功成封禅,以告太平"的记载,体现君权神授的政治哲学
- 历史档案:现存最早的完整封禅书为《史记·封禅书》,系统记录秦汉时期28位帝王祭祀活动
- 文体演变
初为官方公文,后发展成独立文体。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特别标注"书策之文,藏于宗庙",宋代《册府元龟》单列"封禅部"收录历代典章。明清时期演变为《岱史》《泰山志》等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词条释义综合参考了中华书局《史记》点校本、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等权威文献编纂规范,符合历史语言学考据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封禅书”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与文学背景理解:
一、司马相如的遗书
- 核心内容: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临终前撰写、阐述封禅礼仪的遗稿。该文书建议汉武帝举行封禅大典,以彰显帝王功绩与天命所归。
- 文学影响:宋代诗人林逋在诗句“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中,借司马相如之事表达淡泊名利的志向。
二、《史记》中的篇章
- 作者与出处: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中系统记载了历代帝王封禅活动,并追溯相关祭祀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 内容范围:虽以“封禅”为名,实则涵盖秦汉时期各类神祀体系,包括名山大川祭祀、方术活动等,反映了古代天人观念与政治文化的关联。
- 历史意义:司马迁指出,封禅是帝王受命于天的象征,但因需“功至德洽”方可举行,故真正实施的君主极少。
补充说明
- 封禅定义:“封”指祭天(于泰山),“禅”指祭地(于梁父山等),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
- 文献差异:需注意司马相如的《封禅书》为建议性文书,而司马迁的《封禅书》是史书篇章,二者性质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史记》原文或司马相如相关传记。
别人正在浏览...
榜船办纳伴食刺史标明並行曾国藩谄竞陈思虫镌鼠齧丛骈漎然打破迷关堕城法律行为发丧封壝辅德赶走哥老会隔邻贯习佹辞狠刻鸿勋灰糜昏澄澄昏撒讦言计疏来临狼奔兔脱两辞凉快连师邻伍临阵磨刀历稔力所不及礼物螺呗黾黾孳孳蜜柑南半球闹淫淫牛鬼少年拼死拼活膍胵俔天寝兕屈滞慴惴蒐罗太山石敢当贪财沓匝韡炜吴承恩五谷精武学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