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辅佐德行。《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 孔 传:“贤则助之,德则辅之。”《汉书·董仲舒传》:“众圣辅德,贤能佐职,教化大行,天下和洽。”《新唐书·许世绪传》:“﹝ 许世绪 ﹞请 唐公 曰:‘天辅德,人与能,乘机不发,后必蹈悔。’” 宋 杨亿 《天贶殿碑》:“故《周书》纪其辅德, 羲 《易》载其《益》、《谦》。”
“辅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辅德”指辅佐德行或辅助善行,强调通过帮助他人来促进道德实践。该词由“辅”(辅助)和“德”(道德、善行)构成,核心在于支持他人践行美德。
现代语境中,“辅德”可引申为支持公益事业或倡导道德教育的行为,例如通过公益活动传播善念。
“辅德”既是古代经典中的治理理念,也适用于现代道德实践,核心在于通过协作促进善行。如需进一步考证文献原文,可参考《尚书》《汉书》等典籍。
辅德(fǔ dé)是一个汉字词汇,由“辅”和“德”两个字组成。在汉字中,辅德常常被解释为帮助或支持道德。它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辅的拆分部首为辅,它是指辅助的意思。辅的笔画数为4画。
德的拆分部首为彳,它是指行走的意思。德的笔画数为9画。
辅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文化。它常常被用来描述人们的道德行为,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义和正确的决策。在古代,道德被视为人类的重要品质之一。
辅德的繁体字是輔德,它们的意思和用法相同,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在古代,辅德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辅的古字形如“辅”,内部有一个躯体像的形状,代表了辅助的含义。德的古字形如“德”,上部为彳,下部为个像的形状,代表了行走的含义。
1. 在新员工培训中,公司注重培养员工的辅德精神。
2. 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教导学生学习和遵守正确的辅德规范。
辅德的组词可以包括:
1. 辅导:帮助和指导。
2. 德行:道德品质和行为。
3. 辅助:帮助和支持。
辅德的近义词可以包括:
1. 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和行善。
2. 仁德:仁义和德行。
辅德的反义词可以包括:
1. 破坏:破坏和伤害。
2. 道德败坏:道德沦丧和败坏。
辅德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秉持道德原则并助人为乐。只有通过辅德的实践,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