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贯习的意思、贯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贯习的解释

(1).熟练;熟悉。《吕氏春秋·不二》:“无术之智,不教之能,而恃彊速贯习,不足以成也。” 陈奇猷 校释:“贯亦习也。人主不脩其数而任耳目知巧而欲其国之彊、功之速,不足以成;人臣行不合法令之能而欲其贯习於守法,亦不足以成也。”《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四年》:“ 成德 自 武俊 ( 王武俊 )以来,父子相承四十餘年,人情贯习,不以为非。” 胡三省 注:“贯,读曰惯。贯习,犹言惯熟。”

(2).熟习。 南朝 梁武帝 《徵庾詵庾承先诏》:“经史文艺,多所贯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贯习”的汉语词典释义

“贯习”为汉语复合词,由“贯”(贯穿、贯通)与“习”(学习、习惯)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熟练技能或固定习惯。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贯习指“因反复练习而熟练掌握”,如“贯习礼法”。该词强调通过持续训练达到精熟状态,常见于描述技艺、学问的积累过程。

  2. 引证与语义扩展

    • 技能掌握:汉代典籍《汉书·艺文志》记载“贯习群籍”,指广泛研读典籍并融会贯通。此用法侧重系统性学习后的知识内化。
    • 习惯形成: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提及“世俗贯习”,指社会长期形成的风俗惯例,体现为群体性行为模式。
  3. 语用特征

    现代汉语中,“贯习”多用于书面语境,如“贯习传统文化”“贯习操作流程”,隐含对传统或规范的遵循。据《古代汉语词典》分析,其词义中性,但可因语境衍生褒贬色彩,例如“贯习陋俗”含批判意味。

  4. 近义词辨析

    与“熟练”“娴熟”相比,“贯习”更强调积累过程而非结果;与“习俗”相比,其主体可为个人或群体。参考《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兼具动词性(动作持续)与名词性(形成的结果)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贯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涵盖以下两个方面:

1.熟练、通晓

指对某类知识或技能的熟练掌握。例如:

2.习惯、惯常

指长期形成的习俗或行为模式。例如:

补充说明

“贯”在古汉语中常与“惯”通用,因此“贯习”可视为“惯习”的同义词,既有技艺层面的熟练,也包含习俗层面的沿袭。该词在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历史文献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榜笞邦论崩缺本小利微禀受惨慄逞誉醇学戳纱触射初头逮引刀耕火种点蹿凤倒鸾颠附耳高隆关发故倡骨鲠孤疾含情黑緑衡门深巷候证换体焦灼救暍慨喟廓尔喀人涟沦寮寀缭眺离分鹿弁马蜂窝寐魇浦漊迁腾三春山圈神足舌伤室家水贩搜剿虽故桃蹊柳陌调皮铁菱剸逐忘味威彊文静务本下场诗闲朝项别骓香姜阁县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