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邻伍的意思、邻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邻伍的解释

邻居。《汉书·王莽传下》:“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姦吏因以愁民。” 唐 张谓 《代北州老翁答》诗:“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復伶俜去乡土。” 宋 陈造 《泊慈湖北岸》诗:“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邻伍"是一个源自古代户籍与治安管理制度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相邻的住户或人家组成的基层单位。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邻"

    本义指靠近、附近的人家。《说文解字》释:"邻,五家为邻",即五户为一邻,是古代基层行政单位。

  2. "伍"

    原为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引申为户籍单位。《周礼·地官》载:"五家为伍,伍有长",指五户组成的互助组织。

  3. 合成词"邻伍"

    强调相邻住户构成的群体,兼具地理邻近性与制度关联性,常见于户籍管理、治安联防等语境。


二、历史制度中的定义

秦汉时期推行"什伍制度",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汉书·刑法志》),"邻伍"即指同一"伍"内的五户居民,需相互监督、连坐担责。例如:

《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此处"什伍"即包含"邻伍"单元,体现其法律连带责任属性。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邻伍"仍保留"相邻住户"的含义,但脱离古代户籍强制关联,更侧重地域邻近性。例如:

"火灾发生时,邻伍纷纷相助。"(《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此时词义中性,强调邻里互助关系。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亦指邻居,邻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 《中国古代制度史》

    详述什伍制度中"邻伍"的治安职能(人民出版社,2005)。

  3. 《周礼·地官·大司徒》

    载:"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使之相保相受。"(中华书局点校本)。


"邻伍"是由古代户籍制度衍生的复合词,既指特定数量的相邻住户,亦承载互助监督的社会功能,其词义演变反映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邻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邻伍(拼音:lín wǔ)指邻居,尤其指古代以五家为单位的相邻住户,后泛指居住相近的人家。


详细解析

  1. 词源与演变

    • 古代以五家为一“邻”,五家为一“伍”,合称“邻伍”,是户籍管理的基层单位(如《汉书·王莽传下》提到“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邻居。
    • 宋代陈造在《泊慈湖北岸》诗中写道:“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体现了该词在文学中的使用。
  2. 现代含义
    现代语境中,“邻伍”不再局限于五家编制,而是强调邻里间的互助关系,如唐代张谓《代北州老翁答》中“尽将田宅借邻伍”的描写。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户籍制度或诗词用例,可参考《汉书》及宋代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鼇图百虫将军百鬼拂过避乡不通不知老之将至貙卒盗薮登龙电子计算器调授地理学二冬二元论妨害法性浮菱归勋国哀涵胡怀山豁人耳目江婓楗石教勖骄淫箕斗戢军竞竞卷荷涓彭俊声龛座氪灯揆门相来文领土门中人面面俱圆沤泡攀凤蒲博谴祟乞留曲律青门隐驱骤戎羯赛珍会神会心融市场石斛饰伪私盐饕餮外接圆挖年未卜先知悟赏雾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