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凤晒翅的意思、凤晒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凤晒翅的解释

见“ 凤凰晒翅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凤晒翅"是古代刑具的特殊称谓,源自唐代酷吏发明的枷项刑罚。该刑罚名称以"凤"代指刑具形态,其形制为在传统木枷基础上增设横杆,迫使受刑者双臂向两侧伸展,模仿凤凰展翅之姿,故称"晒翅"。《资治通鉴·唐纪》记载:"俊臣每鞫囚,无问轻重,多以醋灌鼻,禁地牢中,或盛之瓮中,以火圜遶炙之,并绝其粮饷……又作大枷,凡有十号: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八曰凤晒翅。"

此刑具在唐代武周时期由酷吏来俊臣改良推广,属于"讯囚酷法"之一。据《旧唐书·酷吏传》考证,刑具主体为木制枷板,顶部设置可旋转横梁,行刑时通过机械装置拉伸犯人双臂,造成关节脱臼。其残酷程度在《新唐书·刑法志》中被列为"非刑之正",宋人郑克《折狱龟鉴》更指其"惨毒尤甚"。

现代汉语研究中,该词被收录于《中国历代酷刑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专业辞书,作为反映唐代法制文化的特殊词汇。其词义演变体现了汉语构词法中"比喻式命名"的特点——以祥瑞动物"凤"反喻刑具的残酷性,形成语义张力,这种命名方式在《汉语比喻造词研究》(商务印书馆)中被归类为"反喻类刑具专名"。

网络扩展解释

“凤晒翅”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进行区分:

一、作为历史酷刑名称(主要含义)

  1. 起源与形式
    该词是唐代酷刑“凤凰晒翅”的简称,属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刑罚手段。具体方式是用横木固定犯人手足并旋转,导致关节断裂或身体扭曲,属于极其残忍的刑罚。

  2. 文献记载
    据唐代张鷟《朝野佥载》卷二记载,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等人曾使用此刑,并与其他刑罚(如“仙人献果”“驴儿拔橛”)并列,被称为“索使”索元礼的惯用手段。


二、作为比喻性成语(次要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美好的事物被隐藏,不被人们欣赏”,以凤凰(象征美好)晒翅(展示翅膀)比喻才华或价值未被发现。但此释义缺乏明确古籍依据,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现代引申。


总结建议:

  1. 历史研究中,“凤晒翅”通常指向唐代酷刑;
  2. 比喻义需谨慎使用,建议优先参考《汉语大词典》《朝野佥载》等权威古籍;
  3.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朝野佥载》卷二原文或唐代法制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闭目塞耳比兴不祧之宗谗诋聪颖粗恶丹砂丸到临大竈德寿兜罗被俯卧撑给孤独园根据地鹳骨腮鹳鹆顾建康咕噜裹角含誉毫无二致红封会帐祸几江皋监涖茭米教育学谨敏军哄袀睟忾然珂雪空白点老大帝国类象敛发躐级丽康卖面子邈群迷蕨目瞪口呆蔫头耷脑前軓钦若茕迷缺盆蒛葐让与稔腻生菩萨神色不惊琐杂贪懦同般哇哇先策相纸遐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