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破缺的瓦盆。《淮南子·说林训》:“陶者用缺盆,匠人处狭庐。为者不必用,用者弗肯为。”
(2).指盆破。 汉 焦赣 《易林·复之噬嗑》:“往来井上,甑破缺盆。”
(3).前胸壁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告之后百餘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 司马贞 索隐:“缺盆,人乳房上骨名也。”
(4).穴位名。位于缺盆部的正中央,属足阳明胃经。《素问·气府论》:“缺盆各一。” 王冰 注:“缺盆,穴名也。在肩上横骨陷者中,足阳明脉气所发,剌可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太深令人逆息。”
(5).即覆盆子。《说文·艸部》:“茥,缺盆也。” 钱坫 斠诠:“今覆盆子也。”参见“ 覆盆子 ”。
缺盆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中医穴位名称
缺盆为人体穴位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黄帝内经·灵枢》记载:“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该穴位在针灸治疗中常用于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是中医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之一。
古代指锁骨上窝的凹陷处
在传统医学典籍中,“缺盆”也指代锁骨上方的凹陷部位。如《医宗金鉴》描述:“缺盆者,锁子骨上陷中,形如破盆,故以为名”,形象说明其解剖位置与形态特征。
古代器皿的别称
在非医学语境下,“缺盆”曾指破损的盆状器皿。汉代《说文解字》提及:“缺,器破也”,后引申为不完整的容器,但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较为罕见。
文学与历史中的象征意义
部分文献将“缺盆”与古代天文、风水学关联。如《淮南子》中将其喻为“地户”,象征自然界的空缺与平衡,体现中国古代哲学对人体与宇宙关系的理解。
缺盆的核心含义集中于中医穴位及人体部位,其命名融合了形态学与功能学特征,是传统医学理论的重要术语。其他释义多属历史或文学引申,现代使用中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缺盆”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破损的瓦盆
指破裂或残缺的瓦制容器。该义项常见于古籍,如《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到的“陶者用缺盆”。
锁骨上缘凹陷处(中医术语)
指人体前胸壁上方锁骨上缘的凹陷部位,中医典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曾记载相关病理描述。
穴位名称
属足阳明胃经的常用腧穴,别名“天盖”。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
身形脏腑术语
中医宝典提到“缺盆”也代指两侧前胸壁的上方区域,与人体解剖结构相关。
植物别名
部分文献提到“缺盆”是覆盆子的别称(一种蔷薇科植物果实)。
成语用法(存争议)
查字典等来源提到“缺盆”可形容极度贫穷的状态,如“一无所有”。但此用法在其他权威典籍中较少见,可能为方言或引申义。
鳌鱼罢垒罢收北岩彪休逼上梁山常算乘人臣虏迟日醇粹从俗倒还雕励洞蛮端意鳄鱼夹方游浮光裘鶝鶔福星榦宇共势官店官牛故伎重演国司空姑嘬怀囊皇暇剿戮噤口吉普车救生圈开土酷日良玉良愈脸嫩利孔流落麋烂糜躯南沃沮啮杀片甲无存披对千总箧扇寝小三案湿虀虀竦肩天黥体分威显屋粟乌菟衔酒淅零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