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比兴的意思、比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比兴的解释

(1).《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 中国 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 唐 刘知几 《杂说上》:“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蕕、荣枯、贞脆而已。”参阅《诗大序》、 宋 朱熹 《诗集传》。

(2).指创作诗歌。 宋 王安石 《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清 顾炎武 《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比兴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核心概念,包含“比”与“兴”两种修辞手法及艺术思维方式的结合。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比”指比喻,即“以彼物比此物”,通过类比使抽象情感具象化;《文心雕龙·比兴》进一步阐释其作用为“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例如《诗经·硕鼠》以田鼠喻剥削者,属典型“比”法。

“兴”则强调“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通过自然意象引发联想与情感共鸣。《毛诗正义》指出“兴者,起也”,如《关雎》以雎鸠和鸣起兴,暗示男女情思。朱熹《诗集传》总结“兴”具有“感发志意”的功能,形成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

二者结合为“比兴”,既涵盖具体修辞技巧,又体现中国古代“托物言志”的审美传统。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比兴是“造境”与“写境”的统一,通过物我交融实现艺术表达。现代学者袁行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强调,比兴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国诗歌的意象系统和抒情传统。

网络扩展解释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两种重要表现手法,源自《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核心内涵


  1. 即比喻,通过“以彼物比此物”,用具体形象的事物类比另一事物,使特征更鲜明。例如《诗经·硕人》用“手如柔荑”形容女子手的柔美。


  2. 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端,引出主题内容。如《关雎》以“关关雎鸠”起兴,引出对爱情的咏叹。

二、区别与联系

三、学术延伸

四、示例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文心雕龙》或朱熹《诗集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犴圄鞭灵走石匾窄不爽利参驾残章断简崇丘打败道合點召调迭动土犯手分泌感染力拱动骨鲠之臣合战渐鸿简敬稽察截割结痂奇函数机急经构井树禁涂进退损益就任究物矿源拉呱儿黎园子弟莫斯科公国年会飘散迫蹴洽友穷凶上联煞有介事射室市名守室帅伏淑姿泝追田洫条肄亭驿驼鹤外地外闾媦壻羡语萧疎犀簟锡号稀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