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升朝官的意思、升朝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升朝官的解释

宋 初对参与朝谒的常参官的称呼。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唐 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言官於京师也。其常参者曰常参官;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国初以常参官预朝謁,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升朝官是宋代特有的官职分类术语,指有资格参加朝会觐见皇帝的官员群体。其核心含义与制度特征如下:

  1. 定义与资格

    升朝官指常参官(又称常朝官),即每日或定期(如五日)必须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正式朝会的官员。其资格并非完全由品级决定,而是需经皇帝特许或依据特定制度授予“朝参”资格。宋初沿袭唐制,通常五品以上官员有资格常参,但实际范围常有调整,部分六品乃至更低品级官员经特旨也可获得此身份。

  2. 制度背景与区分

    宋代官员体系复杂,主要分为“京官”、“升朝官”和“选人”三大类:

    • 选人:低级文官(如幕职州县官),无资格常朝。
    • 京官:品级高于选人(如部分八品至六品),但未经特许或达到特定标准前,仍无朝参资格。
    • 升朝官:指获得朝参资格的官员,主要包括两部分:
      • 达到规定品级(如文臣通常需至通直郎(从八品)以上,武臣至修武郎(从八品)以上)并实际获得朝参资格的官员。
      • 虽品级未达但经皇帝特旨授予朝参资格的官员。 因此,“升朝官”的核心标志是“得预常参”,而非绝对品级
  3. 意义与地位

    成为升朝官是宋代官员仕途的重要里程碑:

    • 政治地位象征:标志着进入中央核心官员圈子,可直接参与国家最高级别的政治活动。
    • 待遇提升:在俸禄、章服(官服颜色与配饰)、恩荫等方面享有远高于选人和普通京官的待遇。
    • 晋升通道:是晋升更高级别官职(如中层乃至高层官员)的必经阶梯。

升朝官是宋代官制中一个特定的身份层级,特指那些经制度规定或皇帝特旨获得参加常朝资格的官员。它不仅是品级(通常从八品以上)的体现,更是一种政治身份和待遇等级的标志,代表着官员进入了中央政治的核心圈层


来源参考:

  1.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1997年) - “升朝官”词条释义及宋代官品制度相关论述。
  2. 脱脱等《宋史·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对宋代官员分类、常参制度及品级待遇的原始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升朝官”是唐宋时期的官职称谓,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参与朝谒的常参官,即每日能面见皇帝的高级官员。这一称谓在宋代更为明确,用于区分有资格参与常朝事务的官员。


二、历史背景与演变

  1. 唐代起源
    唐代称“常参官”,要求文官五品以上及特定职位(如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每日朝见皇帝。

  2. 宋代发展
    宋初沿袭唐制,将常参官称为“升朝官”,未参与朝谒者则称“京官”。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宋代通过是否参与朝谒来区分升朝官与普通京官。


三、官职范围


四、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历史文献如《老学庵笔记》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本家别柎并蒂参扣插伙从徒大部分岛跱电信局嫡嗣鼕鼕对姻冯翊奋逸郛廓胳膊肘子合土话把戏花舫滑言见扼醮事楬着节衷景柱九司寄讯抉关巨细可碜鲲鸡老斗老校谅察谅阴凌威鸬杓徘回贫瘠嫱施羌无故实仁宥上焦盛齿圣武世烛衰薾速独粟饭嬥嬥调协望日危迳委琐温腻文无害汙口横衊虾鬼缃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