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風律的意思、風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風律的解釋

(1).指音律。亦比喻風教律令。《管子·宙合》:“君失音則風律必流,流則亂敗。” 三國 魏 曹丕 《答繁欽書》:“然後修容飾粧,改曲變度,斯可謂聲協鐘石,氣應風律。”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餘聞風律不同,視五土之宜,以分其剛柔、侈斂。”

(2).古代的一種占卜的方法。《三國志·魏志·管辂傳》“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辂别傳》:“昔 京房 雖善蔔及風律之占,卒不免禍,而 輅 自知四十八當亡,可謂明哲相殊。”參見“ 風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風律"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音律;樂律

    "風"在此指代音樂或教化,"律"指音高标準或規範。"風律"合稱指音樂的音律體系,引申為音樂的和諧準則。此義強調藝術領域的規範性,如《漢書·禮樂志》所載:"漢興,樂家有制氏,以雅樂聲律世世在大樂官,但能紀其鏗鎗鼓舞,而不能言其義……今漢郊廟詩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調均,又不協于鐘律,而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樂府,皆以鄭聲施于朝廷。" 雖未直用"風律"一詞,但所述内容實為風律之實踐與困境。

  2. 風化律令

    "風"取教化、風尚之義,"律"指法律條文。"風律"即指通過律法推行社會教化,體現古代"禮樂刑政"合一的思想。如《漢書·刑法志》強調:"制禮以崇敬,作刑以明威",将禮法視為社會治理的雙重工具,此即風律的政治内涵。

二、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漢書·律曆志上》:"夫推曆生律制器,規圜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探赜索隱,鈎深緻遠,莫不用焉。" 其中"律"即包含音律與法度雙重維度。後世注疏家如唐代顔師古釋"風"為"教化","律"為"法",進一步強化了其社會規範意義。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

因該詞屬冷僻古語,現代漢語詞典收錄有限。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風""律"的訓诂,并溯源《漢書》等經典用例。建議專業研究者查閱《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獲取更多古籍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風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義

“風律”由“風”和“律”組合而成:

二、核心解釋

  1. 音律與文藝美學
    指音樂或文藝作品中的節奏、韻律,也比喻作品蘊含的情感與意境美感。例如曹丕《答繁欽書》中“聲協鐘石,氣應風律”,即強調音律與情感表達的和諧。

  2. 社會教化與規範
    引申為風教律令,如《管子·宙合》提到“君失音則風律必流”,将音律秩序與社會治理相類比。

  3. 古代占卜方法
    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風律”曾用于占卜,與“風角”術數相關,但具體操作已不可考。

三、應用領域

四、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風律”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學術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樂律或占卜細節,可參考《管子》《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紙報審北戶焙炙本奏裱绫庇護權避井入坎不拔長計抶撲等樣地面灌溉奪門之變格列佛遊記古鉩鴻紛荒躭黃鹄慌慌速速黃龛渾蛋貨船護掩減筆字澗底松驕婦經籍井欄金谷酒寄死郡閣靈椿靈期亂失爐氣旅鴻鲵鱙澎澎渤渤乾渡錢千秋佳城慶施勤肅權火燃燈佛賽荅三爵之罰三條椽下商量時酒十七字詩鷞鸠順齋順子殊選尾瑣文成履五坊小兒下九流謝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