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律的意思、風律的詳細解釋
風律的解釋
(1).指音律。亦比喻風教律令。《管子·宙合》:“君失音則風律必流,流則亂敗。” 三國 魏 曹丕 《答繁欽書》:“然後修容飾粧,改曲變度,斯可謂聲協鐘石,氣應風律。”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餘聞風律不同,視五土之宜,以分其剛柔、侈斂。”
(2).古代的一種占卜的方法。《三國志·魏志·管辂傳》“明年二月卒,年四十八”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管辰 《管辂别傳》:“昔 京房 雖善蔔及風律之占,卒不免禍,而 輅 自知四十八當亡,可謂明哲相殊。”參見“ 風角 ”。
詞語分解
- 風的解釋 風 (風) ē 空氣流動的現象。氣象學特指空氣在水平方向的流動:風向。風速。風級。風險。風波(喻糾紛或亂子)。風雨如磐(a.指風雨不斷,天色黑暗,給人以重壓的感覺;b.喻 * 或境地艱難)。風花雪月
- 律的解釋 律 ǜ 法則,規章:紀律。法律。定律。規律。清規戒律。律師。 約束:律己。 中國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标準,把聲音分為六律(陽律)和六品(陰律)。合稱“十二律”:律呂(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樂律的器具,以管
網絡擴展解釋
“風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義
“風律”由“風”和“律”組合而成:
- 風:既指自然界的空氣流動現象,也延伸為風俗、風物或情感意境;
- 律:指規律、節奏或音律标準,古代還特指樂音的審定規則(如十二律)。
二、核心解釋
-
音律與文藝美學
指音樂或文藝作品中的節奏、韻律,也比喻作品蘊含的情感與意境美感。例如曹丕《答繁欽書》中“聲協鐘石,氣應風律”,即強調音律與情感表達的和諧。
-
社會教化與規範
引申為風教律令,如《管子·宙合》提到“君失音則風律必流”,将音律秩序與社會治理相類比。
-
古代占卜方法
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風律”曾用于占卜,與“風角”術數相關,但具體操作已不可考。
三、應用領域
- 文學藝術:用于評價詩詞、音樂的韻律美感;
- 曆史文獻:常見于先秦至魏晉時期的典籍,體現古人對自然規律與社會秩序的關聯性思考。
四、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風律”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學術或特定文化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樂律或占卜細節,可參考《管子》《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風律:
風律這個詞源自漢字,意思是風的律動或律呂。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風,右邊的部首是律。風的部首在字典中叫作風字頭,而律的部首在字典中叫作彳字底。風字頭表示與風有關的意思,律字底表示音律或規律的意思。
風律這個詞的筆畫數是10畫,其中風部分占了4畫,而律部分占了6畫。在寫風律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寫風字頭,再寫律字底,像這樣:風律。
《風律》這個詞由來已久,它是古代文人在表達風景和音樂方面常用的一個詞彙。在古代繁體字中,風的字形與現代簡化字略有不同,多數繁體字風寫作風。律的字形也有一些變化,多數繁體字律寫作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風的字形會與其他的字形結合形成不同的字詞,例如:風景、風暴、風雨等。而律的字形可以與其他的字形結合形成很多的字詞,例如:律動、律師、旋律等。
風律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音樂的韻律。例如:春風律動,使人心曠神怡;這首曲子的風律優美動人。
在近義詞方面,風律可以與風韻、音律、樂律等詞互換使用。而反義詞方面,風律與靜止、寂靜等詞相對應。
總結起來,風律是一個有關風和音樂的詞彙,形容了風的律動和音樂的韻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