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托嘱咐(代办事情)。《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 来瑱 守 襄 汉 有功, 元振 尝諉属,不应,因 仲昇 共诬杀 瑱 。”
“诿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ěi shǔ,其含义及相关信息综合如下:
“诿属”指委托嘱咐(代办事情),表示将某事项托付给他人处理并加以叮嘱。例如,《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中记载:“元振尝諉属,不应”,即程元振曾委托他人办事但未得到回应。
“诿属”是较冷僻的书面用语,多用于古代或正式文本,现代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释义。
诿属(wěi shǔ)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责别人或別事物,把责任推卸给他人或其他因素。
诿属这个词由“讠”和“者”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4个笔画。
《诿属》这个词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左传·隐公元年》。该词通过“讠”部表达了责备的意思,而“者”部表示动作的对象。具体说明了推卸责任的行为。
《诿属》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諉屬」。
在古代,「诿属」这个词的写法略有不同。古代汉字中的「屬」字原本有一个额外的「刂」部,表示切割的意思。而「诿」字则是由「言」和「鬼」两个部首组成,表示言语和疑惑之意。因此,古代写法为「謂屬」。
1. 他总是诿属别人,从不承担自己的错误。
2. 别把你的失败诿属于其他人身上。
诿过、诿过他人、诿过于人
推卸、推脱、嫁祸、扯皮
担责、负责任、承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