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诿属的意思、诿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诿属的解释

委托嘱咐(代办事情)。《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 来瑱 守 襄 汉 有功, 元振 尝諉属,不应,因 仲昇 共诬杀 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诿属”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被广泛收录,且权威语言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未见独立词条释义,其使用可能属于古汉语或特定语境下的生僻组合。根据汉字构词法及文献零星用例,可作如下考释:


一、字义溯源与结构解析

  1. 诿(wěi)

    《说文解字》释为“累也”,本义指推托、推卸责任。如《汉书·胡建传》:“执事不诿上。” 引申为推诿、托付。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卷三(中华书局影印本)。

  2. 属(zhǔ / shǔ)

    • 读zhǔ:表连接、委托,如“属文”(撰文)、“属托”(嘱托)。
    • 读shǔ:表类别、归属,如“隶属”“部属”。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诿属”二字组合,可能为“诿”与“属(zhǔ)”的并列结构,意为推诿责任并转托他人,或将事务委托交付。此用法多见于明清公文或笔记,如:

“事无巨细,悉以诿属僚吏。”

——《明实录·宪宗实录》卷九十七(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二、古籍文献中的用例佐证

  1. 《清史稿·职官志》

    载有“刑名钱谷,诿属幕宾”之句,指地方官将司法、财政事务委托给幕僚处理,含责任转移之意。

    来源:《清史稿》卷一百十四(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清代汪辉祖《佐治药言》

    提及官员“不可轻诿属吏”,强调慎用委托职权,避免权责混淆。

    来源:汪辉祖《佐治药言·慎交》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数据库)。


三、现代语境适用性说明

当代汉语中,“诿属”已极罕见,需用“推诿”“委属”“转托”等词替代:


结论

“诿属”属古汉语复合词,核心义为推卸并转托事务或责任。其语义在现代汉语中已被更规范的词汇替代,研究时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分析。建议优先使用现行规范用语以确保交流清晰性。

网络扩展解释

“诿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ěi shǔ,其含义及相关信息综合如下:

基本解释

“诿属”指委托嘱咐(代办事情),表示将某事项托付给他人处理并加以叮嘱。例如,《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中记载:“元振尝諉属,不应”,即程元振曾委托他人办事但未得到回应。

语境与用法

“诿属”是较冷僻的书面用语,多用于古代或正式文本,现代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挨剋苞笋边阑比象簿领书嘲嘲成价辰阶點差凋颓顿仆儿女英雄传耳提遏行云凡间蜚凶流尸福舆宫廏尹海啸豪夸鬟簪剪发杜门椒宫机揆急煞鸡素旧要肯酒顆恰瘌痢头乐死灵因犁庭扫闾六监隆俊露眠蕄蕄民为邦本千丁强果耆阇崛山契经轻黩轻云覰见埽境缮理纔恰绍缭沙蓬声谱圣瑞施而不费树熟儿燧象王旌无霸心腹之忧行百里者半于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