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下针砭的意思、痛下针砭的详细解释
痛下针砭的解释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词语分解
- 痛的解释 痛 ò 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痛风。痛痒(a.喻疾苦,如“痛痛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痛痛”)。 悲伤:悲痛。哀痛。痛楚。痛惜。痛不欲生。 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
- 针砭的解释 ∶古代的一种针刺疗法,现已失传。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 ∶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范成大《晞真阁留别方道士》针砭时弊详细解释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
专业解析
"痛下针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字面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进行详细阐释:
-
字面义解析:
- 针砭: 本指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两种治疗方法。
- 针: 即针刺疗法,用特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特定穴位以治病。
- 砭: 指砭石疗法,用磨制的锋利石片(砭石)刺割或按压体表以排脓放血、治疗痈肿等疾病。
- 因此,“针砭”合称,泛指用针灸砭石治病。
- 痛下: “痛”在此处意为“彻底地”、“狠狠地”、“深切地”。“下”指施行、使用。
- 字面组合: 彻底地、狠狠地施行针灸砭石治疗。
-
引申义(常用义):
- 由治病救人的本义引申开来,“痛下针砭”比喻对错误、缺点或不良现象进行深刻、严厉的批评、规劝或指正。
- 强调这种批评是:
- 深刻的: 触及问题本质,而非浮于表面。
- 严厉的: 不留情面,直指要害。
- 恳切的: 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错误、解决问题,带有规劝、挽救的意味(如同医生治病救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过失、社会时弊、学术谬误等进行尖锐而诚恳的批评或提出切中要害的改进意见。带有一定的书面语色彩和正式感。
“痛下针砭”的核心意思是像医生用针灸砭石彻底治病一样,对错误或弊端进行深刻而严厉的批评指正。它强调了批评的深刻性、尖锐性和目的性(旨在改正)。
权威参考来源:
- 该成语的释义主要依据权威汉语辞书,如: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此词典为汉语规范辞书的代表,对成语释义具有权威性)
-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收录详尽,释义注重源流演变)
- 关于“针砭”的医学本源,可参考中医经典及医学史著作,例如:
- 《黄帝内经》 (奠定中医理论基础,包含针灸砭石等内容)
- 相关中医史研究文献或教材,如李经纬等主编的《中国医学通史》。
请注意: 由于权威词典和经典古籍的在线公开全文链接往往受限(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无官方免费在线版,《汉语大词典》网络版需订阅,《黄帝内经》版本众多),此处仅提供来源名称。建议查阅纸质版权威辞书或通过正规学术数据库获取最准确信息。
网络扩展解释
“痛下针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一、基本含义
“针砭”原指古代用砭石(一种石制医疗工具)刺穴治病的疗法。成语整体比喻以尖锐、严厉的方式批评错误,促使对方彻底改正,带有“切中要害、不留情面”的意味。
二、出处与背景
出自《清史稿·艺术传·徐大椿》,原文提到徐大椿所著《慎疾刍言》一书“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即通过深刻批评纠正错误观念。
三、用法特点
- 语境: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批评的深刻性和针对性。
- 结构:动宾式成语,常作谓语或定语,如“痛下针砭的言论”。
- 感情色彩:中性偏严肃,需根据上下文判断褒贬。
四、例句参考
- 对政策弊端需痛下针砭,方能推动改革。
- 梅德韦杰夫曾以痛下针砭的方式警示俄罗斯社会问题。
- 民进党明知政策缺陷却不愿痛下针砭。
五、注意延伸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可引申为“果断采取治疗措施”,但此用法较罕见,建议优先采用主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石仙邦祯雹霰边略常春木撑拏臣隶牀鋭存在电位雕今独侑反顾高号铜光诵管见所及孤夷槐牙滑精犟牛筋借水行舟径尺金植趷踔乐用隆庆窑门迳弭首没奈何南董牛劲女御乾暵怯夫旗甲情囚懃政聚会三年碧社群势必师专硕虑鼠贼松蒿螳轮提词提灯亭传退心吞鈎尉劳威力文宗阁无定据无可奈仙舸相思债闲欺咸阳桥晓以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