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痛下针砭的意思、痛下针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痛下针砭的解释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痛下针砭”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一、基本含义
“针砭”原指古代用砭石(一种石制医疗工具)刺穴治病的疗法。成语整体比喻以尖锐、严厉的方式批评错误,促使对方彻底改正,带有“切中要害、不留情面”的意味。

二、出处与背景
出自《清史稿·艺术传·徐大椿》,原文提到徐大椿所著《慎疾刍言》一书“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即通过深刻批评纠正错误观念。

三、用法特点

  1. 语境: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批评的深刻性和针对性。
  2. 结构:动宾式成语,常作谓语或定语,如“痛下针砭的言论”。
  3. 感情色彩:中性偏严肃,需根据上下文判断褒贬。

四、例句参考

五、注意延伸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可引申为“果断采取治疗措施”,但此用法较罕见,建议优先采用主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痛下针砭》的意思

“痛下针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病情进行深入剖析和诊断治疗,进行严厉的批评或批判。这个成语是形容医生以针灸治疗疾病时,对病人产生强烈的刺痛,带来病痛的剧痛感。引申意义上,它指的是以批评或批判的方式来疗治某人或解决某个问题。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语“痛下针砭”的拆分部首是“字心几钅”,它由四个字组成,各自的笔画如下:痛(疒 9画)、下(一 1画)、针(金 9画)、砭(石 9画)。

来源和繁体

成语“痛下针砭”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记载出自唐代韩愈的文章《和悼郊庙文》。它的繁体字为「痛下針砭」,与简体字写法相比,只是采用了繁体的书写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有一种繁体形式称为“篆书”或“须书”,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在篆书中,成语“痛下针砭”的写法为「痛下針砭」。这种写法在古代非常常见,但在现代逐渐被简化和统一为现代的汉字书写形式。

例句

1. 这位教练对选手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以痛下针砭的方式指导他们的训练。
2. 在研究讨论会上,专家们对这个研究课题进行了痛下针砭的批评,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3. 对待问题不应该避重就轻,需要勇于痛下针砭,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组词:痛入骨髓、针锋相对、砭石之策等。
2. 近义词:苛刻批评、严厉批评等。
3. 反义词:宽容体谅、宽宏大量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