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刻的意思、古刻的详细解释
古刻的解释
指古碑或其拓本。 元 鲜于枢 《王大令保母帖》诗之三:“临摹旧説 范 新妇,古刻今看 李意如 。” 元 冯子振 《鹦鹉曲·泣江妇》曲:“ 蔡中郎 幼妇碑阴,古刻荒云深雨。”
词语分解
- 古的解释 古 ǔ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
网络扩展解释
“古刻”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古刻”指古代刻有文字或图案的碑石或其拓本,是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 实物层面:指古代用于刻字的木板、石碑等,常见于书籍制作、文物留存等场景。
- 文化层面:作为文化遗产,承载了古代文字、艺术及思想,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详细解析
-
用途与形式
- 古代通过刻字技术将文字或图案留存于石碑、木板等材质上,例如著名的《蔡中郎碑》(即“幼妇碑”)便是典型代表。
- 拓本作为古刻的复制品,便于传播和保存,如元代诗人冯子振在《鹦鹉曲·泣江妇》中提到的“古刻荒云深雨”,即描述拓本的历史沧桑感。
-
历史背景
- 古刻技术体现了古代文字记录与工艺水平,是研究书法演变、社会文化的重要依据。
- 元代文献中多次提及古刻,如鲜于枢的诗句“古刻今看李意如”,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古刻的重视。
相关扩展
- 近义词:古碑、碑刻、石刻。
- 文化价值:部分古刻因年代久远或艺术精湛被列为文物保护对象,如“远古文刻画符号”可能与中国文字起源相关。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如、5)。
网络扩展解释二
账号额度使用完毕,请更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