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貌。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读书著文,其誉蔼鬱。”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下视玉城崔峩,但闻清香蔼鬱。” 明 张居正 《再辞恩命疏》:“仰惟圣眷优崇,宸纶蔼鬱,敢不祗若。”
“蔼郁”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繁盛、浓密的样态,多用于形容事物茂盛或香气浓郁的状态。拼音为ǎi yù,字形结构为“蔼”(上下结构)与“郁”(左右结构)组合而成。
古籍引证
如唐代柳宗元《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中记载“清香蔼郁”,明代张居正《再辞恩命疏》也使用“宸纶蔼郁”形容文辞繁盛,均体现其“盛貌”之意。
异体字与用法
部分文献中写作“霭郁”,两者音义相通,均强调“浓盛”的特质,但“霭”本义与云气相关,可能更偏向朦胧、弥漫的意象,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出现在文学或仿古语境中,如描述草木繁茂、文采华美或氛围浓厚。
建议: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籍原典,结合具体例句分析其修辞效果。
蔼郁(ǎi yù)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形容人的性情和态度。它表示柔和、温和、和蔼可亲的品质。一个蔼郁的人通常温文尔雅,态度友善,给人以舒适和愉快的感觉。
蔼郁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艹」和「阝」。艹部表示与植物有关,而阝部是一个汉字部首,表示与阜有关的意思。蔼郁共有15个笔画。
蔼郁是由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词组,没有明确的出处或来源。在繁体字中,蔼郁的写法为「藹鬱」。
在古代,蔼郁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没有确切的古文字体记录。蔼郁在历史上的使用可能没有现代汉字使用频繁。
1. 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蔼郁的微笑。
2. 她用蔼郁的语气安慰着孩子们。
3. 老师的蔼郁态度使得学生们愿意向他请教问题。
蔼郁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不同的词语,例如:蔼视(温和地看待)、蔼和(温和友善)、蔼人(和蔼的人)等。
蔼郁的近义词包括:温和、亲切、和善。
蔼郁的反义词可以是:严厉、冷漠、粗暴。
白猿公班次搬戏弼导鼈咳不钉对超石骋奇虫篆愁恨仇口春枯带路人荡逸到会盗骊短封堵波方祀乏人俯擗告类洪湖弘业画敕花姑黄花水花颜挟赤尖音骄虫娇妙葭苇咀徵含商苛禁溃口敛法理具柳桮妙斲木冰内困蓬莱池浦口悄寂轻帆戚忧桡辞桑畴世掌丝纶铄闪薯蓣寺庙提耳兔月畏偪无声无臭下端乡保蟹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