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的意思、东南一尉,西北一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的解释

谓设官镇守南北边疆。尉、候,武官名。《汉书·扬雄传下》:“今大 汉 左 东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后 陶涂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会稽 东部都尉也。 敦煌 、 玉门关 候也。”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当今 鹿臺 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 华山 ……政须东南一尉,立於 比景 之南;西北一候,置於 交河 之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的成语,用以形容国家疆域辽阔、边防稳固、治理有方的景象。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成语释义 该成语意指在国家的东南边境设有都尉(军事长官)镇守,在西北边境设有候官(侦察、警戒官员)巡逻,象征着国家疆土完整、边防严密、四方安宁。常与“四海升平”等词连用,描绘天下太平、政权稳固的盛世图景。其核心在于通过具体的官职设置,喻指国家有效的防御和管理体系覆盖全境。

二、字词解析

三、出处与典故 此语典出东汉班固所著《汉书·扬雄传下》。扬雄在《长杨赋》中颂扬汉成帝时期国力强盛、四境安宁: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是以四海之内,靡然向风。” 意指朝廷在东南、西北等边疆要地均设置了完备的军事和警戒机构(尉、候),使得天下归心,太平无事。此赋后被收入《文选》,成为经典名句。

四、文化内涵 该成语不仅描述地理上的边防布置,更深层地蕴含了以下文化意义:

  1. 国家统一与疆域意识:强调中央政权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控。
  2. 军事防御智慧:体现古代中国通过设置层级化、职能化的军事机构(尉主镇守,候主侦察)构建边防体系。
  3. 太平盛世的象征:“尉”“候”各司其职,边境无虞,是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的重要标志,常作为对治世的赞美之词。

参考资料:

  1. 《汉书·扬雄传》(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成语原始出处及背景。可参考权威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国学大师网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收录该成语并释义,见“东南一尉”词条。
  3.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对“尉”、“候”等官职的历史沿革有详细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是古代文献中用于描述边疆军事部署的典故,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词义解释

  1. 本义
    指在东南和西北边疆设置武官镇守。其中“尉”和“候”均为古代武官职位,分别负责军事防御与边防警戒。

    • 东南一尉:指会稽东部都尉(今浙江一带),如《汉书》中提到的“会稽东部都尉”。
    • 西北一候:指敦煌、玉门关等西北边塞的候官,负责瞭望敌情。
  2. 引申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该词可形容地位悬殊,但此用法较少见,更常见的仍是强调边疆军事布局。


二、历史出处与引用

  1. 原始出处
    源自《汉书·扬雄传下》:“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陶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注:此处通过列举四方疆域,突显汉代边防体系。

  2. 后世引用
    北周庾信在《贺平邺都表》中化用此句,表达政权稳固后需加强边防:“政须东南一尉,立于比景之南;西北一候,置于交河之北。”。


三、官职解析

官职 职能 驻扎地 来源
统领军队,镇守要地 东南(如会稽)
侦察敌情,驻守关隘 西北(如玉门关)

四、总结

该词核心意义为“通过设置武官强化边疆防御”,多见于汉代至南北朝文献,反映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安全的重视。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官职体系,可参考《汉书》及《贺平邺都表》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哀鸿阿月浑子白阳刀抱冰公事薄軬车把腕悲耻长斧长入初唐出小恭待时而动道林纸点手莋脚鼎席东户季子割亨工官狗跑儿浮关弓盘马龟龙鳞凤豪湍河润泽及竭诚谲秘儁髦旷古未有狼孩类申略约梨花灵姻论柄罗骑内江市内絶黏糊排抑彯彯清长荃察屈指可数热水汀神鹅盛情难却深克守列双月选私躬四佐送穷节藤黄铜爵台团圆饼托命危耸闲伏飨奠翔鸿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