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四位辅佐大臣。《逸周书·成开》:“三极:一,天有九列,别时阴阳;二,地有九州,别处五行;三,人有四佐,佐官维明。” 孔晁 注:“四佐,谓天子前疑、后丞、左辅、右弼。” 朱右曾 校释:“疑,谓博闻多识,可决疑惑者;丞,谓承天子之遗忘者;直立敢断,广心辅善谓之辅;廉洁切直,匡过諫邪谓之弼。”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终择士,务於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圣贤群辅录》上:“ 明由 晓升级, 必育 受税收, 成博 受古诸, 陨邱 受延禧。右 燧人 四佐。 燧人 出天,四佐出 洛 。”
(2).指脾、肾、肝、肺。《逸周书·武顺》:“心有四佐,不和曰废。” 孔晁 注:“四佐,脾、肾、肺、肝也。”
“四佐”是一个多义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这一含义源自《逸周书·成开》的记载,其中提到“三极”之一为“人有四佐,佐官维明”,即天子的四位重要辅臣,具体包括:
这一概念在汉代文献《说苑·君道》中也有提及,强调贤君需通过四佐来完善治理。
《逸周书·武顺》中提到“心有四佐”,即心脏的四个辅助器官:
部分资料(如)提到“四佐”作为成语,引申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但这种用法较少见于传统文献,可能是现代基于字面义的扩展解释。
建议进一步查阅《逸周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辞书(如、5)以获取更详尽的古典语境释义。
《四佐》是一个中文词汇,意为四个佐官的总称。佐官指的是一些行政管理机构中的高级官员,属于副部级行政职务,职位较高,权力较大。
《四佐》包含两个汉字:四(部首:一)和佐(部首:人,左边字旁:且,右下文:坐)。拆分笔画为:四(4画)和佐(7画)。
《四佐》这个词的来源并不确切,但可以推测是在古代中国官制中,将一些行政职位统称为佐官,并特别指代了四个具有重要权力的佐官。该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四佐」。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意思和发音相同。古时候写作「四坐」,其中「坐」的意思也是大致相同,指的是行政管理职位。
1. 四佐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高级干部。
2. 这次政府重组后,四佐的权力明显增强了。
四佐:指四个佐官的总称。
四方佐:指四个辅佐国家行政管理的高级官员。
四位高官、四大佐官、四个佐级干部。
下属职员、普通员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