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佐的意思、四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佐的解释

(1).指四位辅佐大臣。《逸周书·成开》:“三极:一,天有九列,别时阴阳;二,地有九州,别处五行;三,人有四佐,佐官维明。” 孔晁 注:“四佐,谓天子前疑、后丞、左辅、右弼。” 朱右曾 校释:“疑,谓博闻多识,可决疑惑者;丞,谓承天子之遗忘者;直立敢断,广心辅善谓之辅;廉洁切直,匡过諫邪谓之弼。” 汉 刘向 《说苑·君道》:“故明君在上,慎终择士,务於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圣贤群辅录》上:“ 明由 晓升级, 必育 受税收, 成博 受古诸, 陨邱 受延禧。右 燧人 四佐。 燧人 出天,四佐出 洛 。”

(2).指脾、肾、肝、肺。《逸周书·武顺》:“心有四佐,不和曰废。” 孔晁 注:“四佐,脾、肾、肺、肝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佐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源于古代典籍,特指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四位重要官员。其释义与来源可考据如下:


一、基本释义

四佐指古代传说中辅佐君王的四位贤臣,分别掌管不同领域的国家事务,共同维护天道与人伦秩序。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政治理想与官僚体系雏形。根据《大戴礼记·四代》记载,四佐的具体职能为:

  1. 天官:司掌天文历法,观测天象以指导农时(如“调历”即制定历法);
  2. 地官:管理土地资源与农业生产(如“守时”指遵循节气耕作);
  3. 民官:教化百姓,推行伦理道德(如“廪者”指储备粮食赈济民生);
  4. 神官:主持祭祀礼仪,沟通人神(如“使者”传达政令与神意)。

    这一划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天道立政”的治理逻辑。


二、文献溯源与权威考据

  1. 《大戴礼记·四代》(西汉·戴德编纂)

    原文载:“四佐:天佐调历,地佐守时,民佐廪者,神佐使者。”此为“四佐”概念的核心出处,系统描述了四类官职的分工协作模式,反映先秦至汉初的官制思想。

  2. 《汉语大词典》(1994年版)

    权威释义:“四佐,古代指辅佐帝王之四臣。”并援引《大戴礼记》为书证,强调其作为历史专有名词的定位。

  3. 《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2002年)

    进一步阐释:四佐是理想化的官职模型,可能源于周代“六官”制度的简化雏形,后成为儒家政治哲学中“贤臣治国”的象征符号。


三、文化意义与思想内涵

四佐体系不仅体现古代官僚分工,更深层映射了“天人感应”宇宙观:


参考资料

  1. 《大戴礼记·四代》(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中国古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四佐”是一个多义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指四位辅佐大臣

这一含义源自《逸周书·成开》的记载,其中提到“三极”之一为“人有四佐,佐官维明”,即天子的四位重要辅臣,具体包括:

  1. 前疑:博闻多识,负责解决疑惑(类似谋士)。
  2. 后丞:协助处理君主遗漏的事务(类似行政辅助)。
  3. 左辅:正直果断,辅助决策。
  4. 右弼:廉洁正直,匡正君主的过失。

这一概念在汉代文献《说苑·君道》中也有提及,强调贤君需通过四佐来完善治理。


二、指人体内脏器官

《逸周书·武顺》中提到“心有四佐”,即心脏的四个辅助器官: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四佐”作为成语,引申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但这种用法较少见于传统文献,可能是现代基于字面义的扩展解释。

建议进一步查阅《逸周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辞书(如、5)以获取更详尽的古典语境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隘害冰刀冰清水冷残溜侧芽蝉鬓畅教成本沉湎酒色鉏耒钉封端家都邑匪石副车妇学戈兵寡孤官板故阴黄虀淡饭卉物斛子荐信交通壕夹叙夹议嘉宴况古老瓢乐昌破镜犂老岭堠灵踪临轩刘三妹力学不倦闷叹绵子叛戾评论家祈喜全行冗芜若为桑笄石华狮弦收条水丘水云身桃符板天人际听説网坛纬纱武警无已无忧城香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