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奠。设酒食以祭。饗,通“ 享 ”。《陈书·后主纪》:“蕙房桂栋,咸使惟新,芳蘩洁潦,以时饗奠。” 唐 白居易 《祭弟文》:“朔望晨夕饗奠,復尝来无?”一本作“嚮奠”。
“飨奠”是古代汉语中表示祭奠的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飨奠(xiǎng diàn)指设酒食祭祀亡灵或神灵的仪式,其中“飨”通“享”,意为供奉、享用祭品。核心含义是通过献祭酒食表达对逝者或神明的敬意。
通假字关系
“飨”本义为宴请宾客,此处借作“享”,强调祭品被神灵或亡灵接受的过程。
文献例证
“飨”单独使用时,也可泛指以酒食款待他人,如“飨客”“以飨读者”(),但组合为“飨奠”时专指祭祀场景。该词现代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仿古语境中。
《飨奠》是指向神灵或先人祭奠食物和酒,以示敬意和纪念的行为。这是一种古代仪式,常常在重要的祭祀活动或三年祭扫等场合进行。
《飨奠》的部首是食(饣)和辶(辵),总共有12个笔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文化。在古代,人们相信在祭祀活动中向神灵或先人奉献食物和酒,可以祈求保佑和祝福。因此,飨奠成为了祭祀仪式的重要环节。
《飨奠》的繁体写法为「饗奠」。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飨奠」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广韵》一书中,「飨奠」的写法为「飨㕘」。这种变化是由于书写飨奠时的字形变迁和不同人的书写风格导致的。
1.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举行飨奠祭祀先人的仪式。
2. 在重要的宗教节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食物进行飨奠。
3. 飨奠仪式是传承和纪念过去的一种仪式。
飨宴、奠祭、飨受、飨品、奠酒、飨宾
祭奠、祭拜、祭献
享受、宴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