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高耸立。 南朝 梁元帝 《隐居先生陶弘景碑》:“千寻危耸,凴牖以望奔星。”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允娶》:“苦海沉深,愁城危耸。” 刘白羽 《英雄城--平壤》:“巨大的建筑已经毁坏了,可是那危耸的高墙突立在月光之中。”
“危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ēi sǒng,其核心含义是形容物体高耸且带有险峻的形态,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或建筑物的巍峨险要。以下是具体解析:
字面含义
由“危”(高而险)和“耸”(高起)组合而成,强调物体不仅高耸入云,还带有陡峭、险峻的视觉感受。
例如:南朝梁元帝《隐居先生陶弘景碑》中“千寻危耸,凴牖以望奔星”,描绘了山峰高耸险峻的景象。
引申含义
可形容建筑、山势等既高大又令人感到危险或壮观的场景。例如刘白羽在《英雄城——平壤》中写道:“危耸的高墙突立在月光之中”,突显了建筑的高大与沧桑感。
自然景观
多用于描写陡峭的山峰、悬崖等。例如:“黄山天都峰危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
人文建筑
可形容高塔、城墙等高大且结构险峻的建筑物。例如:“古城墙危耸而立,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不动”。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用法,可通过上述来源进一步查阅。
危耸(wēi sǒng)是一个汉字词语,也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危和耸。
危(wēi)是指危险、不安全、不稳定的意思。它是一个古汉字,由“山”字在上面加上“它”偏旁组成。
耸(sǒng)是指高耸、挺拔、突出的意思。它是一个形声字,由“⺘”(肉)偏旁表示物体,而右边的部分“从”(cóng)则表示音。
《危耸》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危指不安稳,耸指高挺突出,结合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景象高耸挺拔、令人感到危险不稳定。通常用来形容高山大川或者是形势严峻、威胁丛生的事物。
在繁体字中,危耸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结构略有调整和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表明古代汉字中就有危耸这个词。
例句:
1. 这座山峰直插云霄,气势非常危耸。
2.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危耸坚定的信念。
组词:危害、危险、危急、危局、耸立、耸峙、耸动、耸人听闻。
近义词:高耸、险峻、峻拔。
反义词:平坦、稳定、安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