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工官的意思、工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工官的解释

掌管工务的官员。《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命工师效功” 汉 郑玄 注:“工师,工官之长也。” 汉 代在 蜀郡 等郡置工官,主管造武器、日用金属器及各种手工艺品。《史记·平準书》:“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工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专门负责官府手工业管理的职官称谓,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在秦汉至明清时期形成制度化体系。该词由"工"(指工匠、手工业)和"官"(官方机构)复合构成,核心内涵包含三个层面:

一、机构属性

作为少府、将作监等中央官署的组成单位,工官系统按照专业分工设有不同作坊,如汉代"考工令"主管兵器制造,"东园匠"专司皇室丧葬器具制作。唐代少府监下设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形成完整的官营手工业管理体系。

二、职能范畴

主要承担官府所需器物制作与质量管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其职责涵盖"主作器械"并"考工室验其巧拙"。具体包括:监督工匠劳作、制定生产标准、检验成品质量、管理工匠户籍等行政事务,如明代工部所属的"文思院"专责宫廷器皿打造。

三、历史演变

该制度肇始于商周时期的"百工"管理制度,秦汉确立"工官"建制,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下的工部体系,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匠作制度"。其职能随着时代发展逐步细化,宋代增设"文思院"管理皇家工艺品,元代设置"诸色人匠总管府"统辖各类工匠。

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工官制度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存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宫廷器物多留有"内府造办"等工官署款。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学研究领域,特指古代官营手工业管理机构及职官。

网络扩展解释

“工官”是中国古代对掌管官府手工业的官员或机构的统称,其职能和演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工官是古代官府中负责管理手工业生产的职官或机构,主要职能包括:

  1. 生产管理:统筹武器、日用金属器、手工艺品等官府手工业的制造;
  2. 监督职责:对工匠、徒隶等劳动者进行调度与监督;
  3. 资源征税:部分时期还承担对盐铁、水产等行业的征税职责。

二、历史演变

  1. 起源(西周)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手工业者和商贾均为官府奴仆,工官属司空管辖,负责管理王室及诸侯的手工业作坊。
  2. 发展(秦汉)
    汉代在蜀郡等产铁郡县设置工官,形成中央到地方的层级体系,中央设工室、大官等机构,地方由县令、丞直接参与管理。
  3. 职能扩展
    除生产外,工官还负责武备库兵管理,如汉代郡国工官需制造并维护武器库。

三、组织结构

四、历史意义

工官制度体现了古代官府对重要手工业的垄断,尤其在武器制造和盐铁专营领域,成为中央集权经济控制的重要手段。其管理模式为后世官营手工业提供了范本。

(注:部分细节可参考、3、5的原始内容进一步查证。)

别人正在浏览...

傲慢不逊傲霜枝逼进比驯桲椤播散不敷逋抗称才辰太鸱革齿牙虫镌鼠啮疵愆存本代食搭卖道味大做文章反调饭来张口废后分胙佛罗伦萨大教堂复查附见告喻公葬轨文姑子含红皓首会社家娘吉谶阶溜竭能憬俗及时雨纠葛诳话连障六街三市螺子笔潞琴偶数贫腔奇彩毵毵适以相成室中守兵水麝私度肃拜探捕退休污浊纤琐小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