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南一尉,西北一候的意思、東南一尉,西北一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南一尉,西北一候的解釋

謂設官鎮守南北邊疆。尉、候,武官名。《漢書·揚雄傳下》:“今大 漢 左 東海 ,右 渠搜 ,前 番禺 ,後 陶塗 。東南一尉,西北一候。”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 會稽 東部都尉也。 敦煌 、 玉門關 候也。” 北周 庾信 《賀平邺都表》:“當今 鹿臺 已散,離宮已遣,兵藏武庫,馬入 華山 ……政須東南一尉,立於 比景 之南;西北一候,置於 交河 之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東南一尉,西北一候”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文獻的成語,用以形容國家疆域遼闊、邊防穩固、治理有方的景象。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該成語意指在國家的東南邊境設有都尉(軍事長官)鎮守,在西北邊境設有候官(偵察、警戒官員)巡邏,象征着國家疆土完整、邊防嚴密、四方安甯。常與“四海升平”等詞連用,描繪天下太平、政權穩固的盛世圖景。其核心在于通過具體的官職設置,喻指國家有效的防禦和管理體系覆蓋全境。

二、字詞解析

三、出處與典故 此語典出東漢班固所著《漢書·揚雄傳下》。揚雄在《長楊賦》中頌揚漢成帝時期國力強盛、四境安甯:

“東南一尉,西北一候。……是以四海之内,靡然向風。” 意指朝廷在東南、西北等邊疆要地均設置了完備的軍事和警戒機構(尉、候),使得天下歸心,太平無事。此賦後被收入《文選》,成為經典名句。

四、文化内涵 該成語不僅描述地理上的邊防布置,更深層地蘊含了以下文化意義:

  1. 國家統一與疆域意識:強調中央政權對遼闊疆域的有效管控。
  2. 軍事防禦智慧:體現古代中國通過設置層級化、職能化的軍事機構(尉主鎮守,候主偵察)構建邊防體系。
  3. 太平盛世的象征:“尉”“候”各司其職,邊境無虞,是國力強盛、社會安定的重要标志,常作為對治世的贊美之詞。

參考資料:

  1. 《漢書·揚雄傳》(中華書局點校本):記載成語原始出處及背景。可參考權威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國學大師網
  2.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收錄該成語并釋義,見“東南一尉”詞條。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對“尉”、“候”等官職的曆史沿革有詳細考釋。

網絡擴展解釋

“東南一尉,西北一候”是古代文獻中用于描述邊疆軍事部署的典故,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詞義解釋

  1. 本義
    指在東南和西北邊疆設置武官鎮守。其中“尉”和“候”均為古代武官職位,分别負責軍事防禦與邊防警戒。

    • 東南一尉:指會稽東部都尉(今浙江一帶),如《漢書》中提到的“會稽東部都尉”。
    • 西北一候:指敦煌、玉門關等西北邊塞的候官,負責瞭望敵情。
  2. 引申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該詞可形容地位懸殊,但此用法較少見,更常見的仍是強調邊疆軍事布局。


二、曆史出處與引用

  1. 原始出處
    源自《漢書·揚雄傳下》:“今大漢左東海,右渠搜,前番禺,後陶塗。東南一尉,西北一候。”
    注:此處通過列舉四方疆域,突顯漢代邊防體系。

  2. 後世引用
    北周庾信在《賀平邺都表》中化用此句,表達政權穩固後需加強邊防:“政須東南一尉,立于比景之南;西北一候,置于交河之北。”。


三、官職解析

官職 職能 駐紮地 來源
統領軍隊,鎮守要地 東南(如會稽)
偵察敵情,駐守關隘 西北(如玉門關)

四、總結

該詞核心意義為“通過設置武官強化邊疆防禦”,多見于漢代至南北朝文獻,反映古代中央政權對邊疆安全的重視。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體系,可參考《漢書》及《賀平邺都表》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哀求憊竭貝錦曹禺鏟土機成群臭不可聞觸楣頭村夫野老膽氣悼喪東府兜擋鬥牙拌齒端兆訛法恩接泛梗富兒感慨萬千公章绲邊锢塞咳首豪纖黑風護岸環狗話務員呼雉呵盧佳快将伯見顧焦魂積財九嶷昆侖黃老歐靈獸沴氣民役納步黏連判若水火扁舟皮目仆豎散句山窮水斷韶道沙瓶聖子神孫誓念施巧素信銅權問牛知馬武昌剩竹鄉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