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菩提岸;彻悟的境界。 明 沉鲸 《双珠记·元宵灯宴》:“道岸先登,天街思陟。” 清 沉起凤 《谐铎·荆棘里》:“俗传菩提善岸,即儒家所谓道岸。”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孟词贡士》:“誓余登道岸,度汝上层天。苍昊如求士,呼空首荐贤。”
“道岸”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主要分为佛教术语和成语两种含义:
基本释义
指“菩提岸”或“彻悟的境界”,象征修行者通过佛法达到的觉悟高度。这一概念源于佛教对智慧与解脱的追求。
文献引用
明代沈鲸《双珠记》提到“道岸先登”,清代梁章鉅诗中用“誓余登道岸”比喻追求真理的过程,均体现了其作为精神彼岸的意象。
引申含义
由“道”(道德准则)和“岸”(稳固的陆地)组合而成,比喻人或事物遵循正义、公正的原则,如“道路两旁的岸边”般坚定不移。
现代用例
如“亲水木道延伸至湖岸,林木森森,道岸之景尽显自然和谐”,此处用自然景观隐喻正直品格。
唐代高僧道岸(654-717年)是律宗代表人物,曾参与监造荐福寺,被中宗尊为“菩萨戒师”,其生平体现了佛学修为与实践的结合。
提示:若需更具体的文献原文或人物事迹细节,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