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晋 、 南朝 都 建业 时丞相兼领 扬州 刺史的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内。《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 东府 掘城北壍,入丈餘,得古冢。” 李善 注引《丹阳记》:“ 东府城 ,西则 简文 会稽王 时第,东则 孝文 王道子 府。 道子 领 扬州 ,仍住先舍,故俗称 东府 。”《宋书·武帝纪上》:“公还 东府 ,大治水军。”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 东府 旧基留佛刹,《后庭》餘唱落船窗。” 元 戴良 《送钦上人》诗:“铁瓮缘 江 即 东府 ,璚花隔岸是 扬州 。”
(2). 唐 宋 时指丞相府。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 高祖 勋逾黜 夏 ,业擅勘 黎 ,置酒醴於南宫,扬旌旆於东府。”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六:“ 永年 ( 王永年 )知 叔皮 ( 赵叔皮 )尝於上元夜微步游閭里,乃夜叩东府门告变云: 叔皮 乃弟 叔敖 私诣卜者,为已有天命,谋作乱。” 宋 陆游 《投梁参政》诗:“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袖诗叩东府,再拜求望履。”
东府(dōng fǔ)是汉语中的历史专有名词,主要含义如下:
指古代宰相或高级官员的办公及居住场所,因多位于宫城东侧而得名。特指丞相府或宰相官署,是中央行政权力的象征之一。例如:
《晋书·卷六十四》载:“(会稽王司马)道子领扬州刺史,住东府。”
《宋书·武帝纪》亦提及刘裕“镇东府”,即掌控中枢要职。
东晋时,建康(今南京)宫城以东的官署区称“东府”,与宫城以西的“西府”(军事指挥中心)并立。如《建康实录》载:“东府城,晋安帝时筑,为宰相府第。”
词义扩展为地方高级官署的代称,如唐代节度使府、宋代知府衙门等,但仍保留“中枢要地”的引申义。
在诗文中,“东府”常象征权柄或政治中心。李商隐《九成宫》诗云:“东府虚容卫,西园隔梦思”,以“东府”暗指朝廷权臣的居所。
权威参考来源:
“东府”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有不同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东晋、南朝时期的行政中心
指东晋及南朝(如宋、齐等)建都建业(今南京)时,丞相兼任扬州刺史的治所。其旧址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内,是当时重要的政治机构所在地。
唐宋时期的丞相府代称
唐代至宋代,“东府”成为丞相府的别称,用于指代中央行政核心机构。
在陕西关中地区,“东府”是历史地理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或区域文化差异,可参考、3、4的完整内容。
爱智暗室私心败黑半坡遗址闭关锁国比划兵略并网不时之须蠢宝点着斗巧宴匪棍坟堆高玄割恩桂檝河清海宴红芙蓉荒烟互郎昏懵降心相从郊兆觊觎峻壁括户腊风辽东白鹤龙凤茶吕公律令眉目敉宁民师民祗谬得摩登辟奠鼙婆权实容栉三元里善节山林省气时休说不上来蜀山私讳司译天雄妥靠緼畜午季香远亭闲舒笑哑禊池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