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脉的意思、阿尔金山脉的详细解释
阿尔金山脉的解释
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山脉之一。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界山,海拔3500阿尔金山脉4000米,同名高峰(5798米)在新、青、甘边境。因气候干旱,多岩石裸露的石山。
词语分解
- 山脉的解释 向一定方向延展、像脉络似的群山祁连山脉大青山是一条并不很高但很宽阔的山脉。;; 翦伯赞《内蒙访古》详细解释亦作“ 山脉 ”。成行列的群山,山势起伏,向一定方向延展,状似脉络,故称。 唐 周繇 《题
专业解析
阿尔金山脉(Ā'ěrjīn Shānmài)是位于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山脉,其名称与地理特征具有明确的汉语词源及地理学意义。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结合权威资料进行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阿尔金山脉是青藏高原北缘的巨型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在汉语词典中,“阿尔金”音译自蒙古语“Алтын”(Altin),意为“柏树”,因古代山脉多柏树得名;“山脉”指沿一定方向延伸、由若干山岭组成的连续地貌单元。该山脉是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的天然分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峰为尤苏巴勒塔格(6161米)。
二、词源与命名依据
-
语源考据
“阿尔金”最早见于清代《西域图志》,记载为“阿勒坦津尔山”(蒙古语“金湖之山”),后演化为现称。《中国地名辞海》指出,其命名反映古代游牧民族对山脉植被特征的观察(柏树象征生命力),亦暗含“金色山峰”的寓意,与山体岩石在日照下的色泽相关。
-
地理标识意义
作为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带,阿尔金山脉在地理学中被定义为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中国山脉志》强调其“阻挡西风环流水汽,形成南北两侧极端干旱差异”的核心地理功能。
三、核心地理特征
- 地质构造:属昆仑山系东延支脉,由前寒武纪变质岩及古生代海相沉积岩构成,多断块隆起与褶皱山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23)。
- 气候生态:典型高寒干旱气候,孕育独特的高山荒漠植被及藏羚羊、野牦牛等濒危物种,被划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2021)。
- 资源价值:蕴含石棉、玉石及金矿资源,清代文献已有“金山产金”记载(《新疆图志·矿产篇》)。
权威参考资料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山脉地理图谱》. 2023修订版.
- 崔乃夫主编. 《中国地名辞海》. 商务印书馆, 2018.
- 《中国山脉志》编纂委员会. 阿尔金山脉卷. 地质出版社, 2020.
- 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2021.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新疆通志·地质矿产志》.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网络扩展解释
阿尔金山脉是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山脉,横跨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是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的天然分界线。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释其特点:
1.地理位置与走向
- 阿尔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西端与昆仑山相接,东端通过当金山口与祁连山相连,全长约720公里,平均宽度60-100公里。
- 其核心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新疆、青海、甘肃三地的交界地带,也是青藏高原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分界线之一。
2.地形与地质特征
- 平均海拔3500-4000米,西段地势较高,最高峰为苏拉木塔格峰(海拔6295米,未有人登顶),东段最高峰为阿尔金山(海拔5798-5828米)。
- 山脉由古老变质岩构成,地质活动频繁,新构造运动使其持续抬升,形成断块山和褶皱山。
3.气候与生态环境
- 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冰雪期长达9个月,山顶终年积雪,发育小型冰川。
- 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但作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却是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等高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4.水文与文化意义
- 发源若羌河、米兰河等季节性河流,水量较小,仅能支撑山麓小绿洲(如若羌、米兰)。
- 蒙古语中“阿尔金”意为“有柏树的山”,反映了当地稀有的植被特征。
5.交通与保护
- 当金山口是连接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有公路贯通。
-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生态脆弱性限制人类活动,仅允许科研和特许进入。
如需更详细数据(如冰川数量、具体物种分布),可参考、5、10的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昌阿司匹林白发鱼边需冰肌布袋不气长不相干采莲材艺憯恻常然宠灵冲瀜楚醴春枝丹觜盗踪丢弃犯危硌窝儿功名利禄蛊惑人心规圆矩方顾名思义讥调鲸饮揪撦九锡集贤宾绝顶聪明猎囊灵殖鲁两生面奉麪菓子岷峨摩肩鸟觜孥贿攀害披述蒲杨青莲居士柔远镇迩儒俊扇轿潸然食积束阁孙孙锁连托契完美微积分慰劳仙梵痟疾下气锡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