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犯危的意思、犯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犯危的解释

不避危难。《管子·法法》:“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以其道为未可以求之也。”《吕氏春秋·本味》:“相得然后乐,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志懽乐之。”《北齐书·文襄帝纪》:“犯危履难,岂避风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犯危

“犯危”为汉语复合词,由“犯”(主动触及、冒)与“危”(危险、险境)构成,指主动涉足危险境地或冒生命风险。其核心含义强调主体明知存在威胁仍选择行动,带有决绝、无畏的意向,属文言色彩较重的书面语。

一、释义与用法

  1. 字面释义

    “犯”意为冲撞、冒犯,引申为主动接触;“危”指不安全的状态。组合后表示刻意置身险境,如《后汉书》载“犯危涉难”形容将士不畏艰险征战。

  2. 引申内涵

    隐含“为某种目的甘愿冒险”的牺牲精神,如《资治通鉴》中“犯危履险”描述忠臣为国献身之举,区别于被动遇险。

二、语用特征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犯危”为“冒着危险”,引《韩非子·内储说》例证:“犯危行苦,民且为之者,以其赏厚而信也。”

  2. 《辞源》(修订本)

    释义“犯”条目下收录“犯危”,注为“涉险”,引《史记·刺客列传》“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政独安肯以无稽犯危哉?”佐证。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明确“犯危”属动宾结构,释义“冒犯危险”,强调行为主动性。


文献来源: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犯危”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不避危难,即主动面对危险或挑战,常用于形容勇敢、不畏艰险的行为。该词由“犯”(冒犯、挑战)和“危”(危险)组成,强调在危险境遇中仍坚持行动的态度。


二、古籍出处

  1. 《管子·法法》中提到:“爵不尊禄不重者,不与图难犯危”,意为不具备尊贵地位和优厚俸禄的人,不值得与其共谋险难之事。
  2. 《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相为殚智竭力,犯危行苦”,描述君臣共同竭尽智慧、承担风险的场景。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历史语境,例如:


四、结构分析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法,可参考《管子》《吕氏春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巴拉圭豹饰兵象猜想谄谀取容辰地骋迹持平之论齿让磢石稻谷打死老虎电椅钓角地面灌溉鼎科凤额风雩广闲过梁国准黑牡丹尽志捐躯殉国壳物宽缮拉夫来祀灵兰碌碌终身録事谋询乾逼前配穷鉴器械伤食盛力恃功时士收审舒惨熟地熟岁素放棠政陶遂腾虎殄悴天征亭壁通词透光讬承乡里哓呼霞踪袭蹈蟹獴唏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