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地仙的意思、地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地仙的解释

(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云笈七籤》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卷三:“ 罗浮山 中有 黄道人 ,相传 东晋 时, 葛洪 炼丹仙去, 道人 捞其鼎中餘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髮氅衣,出行山中。”

(2).比喻闲散享乐的人。 唐 李涉 《秋日过员太祝林园》诗:“望水寻山二里餘,竹林斜到地仙居。”《新五代史·杂传·张筠》:“ 筠 居 洛阳 ,拥其貲,以酒色声妓自娱足者十餘年,人谓之‘地仙’。” 宋 苏轼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3).比喻美丽的女子。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席上有赠》曲:“风流地仙,体态天然,画图谁敢鬭嬋娟。” 清 鹅湖逸士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吾所见丽人,约须分三等……有跨越一代之丽,此其人皆已至地仙神仙之地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地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字源、宗教概念及文化引申义综合阐释:


一、核心字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地”指人间土地,“仙”源自道家“僊”(长生迁去),合指居于人间、长生不死的仙人。《汉语大词典》明确其本义为“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区别于天界神仙。

  2. 道教修行等级

    在道教体系中,地仙是长生境界的初级阶段。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将仙人分三等:“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地仙需长期修炼方得飞升,故有“未升天之仙”的别称(《宗教大辞典》)。


二、文化引申与象征意义

  1. 隐逸生活的象征

    唐宋文人常以“地仙”喻指超脱世俗的隐士。白居易《池上即事》云:“身闲富贵真天爵,官散无忧即地仙”,将远离官场、逍遥山野的状态比作地仙境界。

  2. 民间信仰中的功能

    民俗语境中,地仙被视为守护一方水土的灵体。《中国民间信仰辞典》载,部分地方信仰认为地仙可庇佑村落安宁、调节自然气候。


三、权威典籍佐证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葛洪. 《抱朴子·内篇》[M]. 中华书局, 2011.
  3. 任继愈主编. 《宗教大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4. 白居易. 《白居易集笺校》[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5. 吕大吉主编. 《中国民间信仰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
  6.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7. 胡孚琛主编. 《道教大辞典》[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网络扩展解释

“地仙”是道教及中国神话体系中的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综合解析:


一、道教修仙体系中的定位

  1. 等级划分
    道教将仙人分为天仙、地仙、鬼仙等不同层次。地仙属于中乘,虽长生不死、驻留人间,但未悟大道,仅修小成之法。

    • 特点:通过修炼达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阳神可神游日光之下,通晓世间万物。
    • 局限:无天庭仙籍,地位低于天仙,如《西游记》中镇元子虽称“地仙之祖”,仍属此列。
  2. 修炼方法
    需遵循天地升降、日月生成之理,调和龙虎(阴阳)、坎离(水火),最终炼成丹药镇压下丹田,实现长生。


二、文化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1. 比喻闲散享乐之人
    如《新五代史》称富商张筠“拥资享乐,人谓之地仙”,形容超脱世俗、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

  2. 代指美丽女子
    元代文学中常以“地仙”形容女子容貌绝世,如张可久《醉太平》中“风流地仙,体态天然”。


三、相关文学形象


四、成语与世俗化解读

作为成语,“地仙”指在技艺或学问上达到极高境界者,如“地仙之才”,强调人间卓越而非超凡成圣。

地仙既是道教修炼体系中的一类仙人,也在文学、历史中被赋予世俗化比喻,兼具神话色彩与现实映射。

别人正在浏览...

晻淡八百壮士白毫光弁首标舵避雠材难谄诉聪叡道口大学士點充电讨掉过儿钓滩诋攻地听低头哈腰第宅多能多艺二百五二税遏隐烦嚣锋矢粉丝夫徒干什麽管弦乐痎痁鸡旤精奥浄丽开斋闚寻蓝晶晶梅魂米麦谜面南菜挪窝儿偶句千佛名经骑马找马容像三帛三人为众沈晖施关世卿试席拴通耸目俗人通节违返舞笔弄文相承乡馔闲云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