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帛的意思、三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帛的解释

指纁帛、玄帛、黄帛。《书·舜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孔 传:“三帛,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南齐书·乐志》:“五玉既献,三帛是荐。”一说指赤缯、黑缯、白缯。《史记·五帝本纪》:“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 裴骃 集解引 郑玄 曰:“帛,所以荐玉也。必三者, 高阳 氏后用赤繒, 高辛 氏后用黑繒,其餘诸侯皆用白繒。”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帛”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三种特定颜色的丝织品,具有重要的礼制和文化象征意义。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三帛”指古代用于礼仪场合的三种不同颜色的帛(丝织品),具体包括:

  1. 玄帛:黑色帛,象征天,用于祭祀或重大典礼。
  2. 纁帛:浅红色帛,象征地,多用于朝聘或诸侯礼仪。
  3. 黄帛:黄色帛,象征中央或帝王,常见于皇家仪典。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145页)

二、文献依据与文化内涵

“三帛”最早见于《尚书·禹贡》,记载为“厥篚玄纁玑组”,后经汉代郑玄注解明确为三种礼帛。其使用严格遵循周代礼制:

三、历史演变

汉代以后,“三帛”逐渐演变为礼制符号:

四、学术价值

“三帛”是研究古代礼制、色彩文化及丝织工艺的关键载体:


参考资料(可查证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 《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影印本)
  3.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修订版)
  4. 《中国颜色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

网络扩展解释

“三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礼仪制度中的丝织品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三帛”指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具体为纁帛(浅红色)、玄帛(黑色)、黄帛(黄色)。这些帛在古代礼仪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通常用于诸侯朝见天子时的献礼。《尚书·舜典》记载:“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说明其用于祭祀或朝贡仪式。

文化背景

  1. 礼仪用途:根据孔颖达对《尚书》的注解,不同身份者执不同颜色的帛:诸侯世子执纁帛,公之孤执玄帛,附庸之君执黄帛。
  2. 争议解释:另有学者(如郑玄)提出三帛为赤缯、黑缯、白缯,可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礼制演变有关。
  3. 象征意义:帛本身是贵重丝织品(“帛”字释义见),代表地位与财富,“三”则体现古代以数字“三”表达“完备”的文化观念。

文献例证

延伸说明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其具体所指颜色可能因朝代礼制差异存在不同解释,但核心均指向礼仪中的等级制度与物质象征体系。

别人正在浏览...

按歌盎然饱经世变宝仗卑湿彪形拨喇传信蹴球调动鼎辅二十四品芳尘梵字发曙粉面负地矜才浮悬干式海产含忽和淳擐甲鹪蚊径寸心衿要皲坼锔碗匠屦舄局域网开课痾瘵亏丧泐潭癃疾埋根没查利梦撒縻漫闹烘烘纳宜黏液性水肿旁入飘尔平均主义品月披星戴月清浏任重道悠宂衣身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天寿节擿问童冠妄诞晚造诬辞五心相对与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