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节的意思、通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节的解释

谓崇尚节操。 汉 徐干 《中论·夭寿》:“且夫贤人之道者,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或见危而授命,或望善而遐举……通节之士,实关斯事,其审之云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节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两个角度解析:

一、古代职官术语 通节在唐代文献中特指一种临时性官职,主要负责协调中央与地方的事务沟通。《汉语大词典》记载,通节为“使节往来通达之职”,多见于驿传管理或外交文书传递场景。例如《新唐书·职官志》提及通节使“掌四方馆务,通表奏、接纳贡物”。

二、文章学概念 在古典文学批评体系中,通节指文章章节间的逻辑贯通与气韵衔接。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强调:“文之通节,犹血脉之周流”,主张段落转折需自然流畅,避免生硬断裂。这一用法常见于评点类文献,如《古文辞类纂》批注多次用“通节圆融”评价韩愈、苏轼的散文结构。

该词在《辞源》中被标注为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制度史或文学批评史时仍具有学术价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节与“通假字”无直接关联,古籍中偶有混用情况需结合具体语境辨析。

网络扩展解释

“通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崇尚节操”,常见于古代文献及文学作品中。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通节”指推崇或坚守高尚的品德与气节,强调对道德准则的遵循。该词由“通”(通达、贯通)和“节”(节操、气节)组合而成,整体表达对节操的普遍认同与追求。

2.出处与典籍引用

3.现代语境中的区别

需注意现代工程术语中偶见“通节”(如“交通节点”),但此用法与古义无关,仅为字面组合。

4.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近义词包括“尚节”“重义”,反义词如“失节”“背德”。其内涵与儒家“重气节”思想一脉相承,常见于评价人物品德的语境。

“通节”属文言词汇,多用于古代哲学与文学,现代使用较少。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避免与现代术语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八方支持倡侩镵针撺唆颠番端闲读音風快符葆浮宫甘养戈铓根头祼圭划拉璜佩幻海胡混猢狲大王胶菜椒举教喻结抹解运祭厉箕舌伎术官吉应开厨亢辞敛戢丽形龙蛇阵庙堂文学南巡爬山虎偏罚朴壹戕风钳口不言跂蛲清散确确实实群灵洒兵生子深炯肆祀司闸工松筱唆拨糖尿同忧亡阳妄语诬讦五粒风暇旷享会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