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丁粮的意思、丁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丁粮的解释

按人口所征收的税粮。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武当 、 元君 二祠,国家岁籍其香钱,常数万緡……似当入之本州,以为往来厨传之费,免加派之丁粮则善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 康熙 五十三年,御史 董之燧 请统计丁粮,案亩均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丁粮"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主要指代按人口(丁)和土地(粮)征收的赋税。其详细含义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构成 "丁粮"是"丁赋"(或称"丁银"、"丁税")和"田赋"(或称"地粮"、"钱粮")的合称。

    • 丁 (Dīng):指成年男子(通常是16岁至60岁),是国家征发徭役和征收人头税的主要对象。丁赋就是按丁征收的人头税或代役银。
    • 粮 (Liáng):原指粮食,这里引申为按土地面积和等级征收的田赋。田赋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通常征收实物(粮食)或折征银钱。 因此,"丁粮"合起来代表了古代中国以人丁和土地为两大基本征税对象的赋税体系。
  2. 历史背景与征收方式 在明清两代及其以前,"丁粮"是国家正赋的核心组成部分。官府在征收时,会编制详细的"赋役黄册"(记录人丁)和"鱼鳞图册"(记录土地),作为征收丁银和地粮的依据。征收过程通常由地方官吏负责,百姓需按规定缴纳银两或实物。

  3. 演变与"摊丁入亩" "丁粮"制度在清代发生了重大变革。康熙年间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固定了丁银总额。雍正时期则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摊丁入亩"(或称"地丁合一")改革。这项改革将原来按人丁征收的丁银(丁赋),平均摊入土地税(田赋)中一并征收,不再单独按人头征税。从此,"丁粮"在征收形式上合二为一,统称为"地丁钱粮"或简称"地丁",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人头税基本被废除。

  4. 相关制度与影响 "丁粮"的征收与"里甲制度"紧密相关。里甲是明代基层管理组织,负责催征税粮、管理户籍、派发徭役等。里长、甲首等基层负责人承担着督促本里本甲人户完成"丁粮"缴纳的任务。这一制度对维系国家财政运转和地方治理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丁粮”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中的术语,其核心含义是按人口征收的税粮。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制度背景


三、语义扩展

部分文献中,丁粮也引申为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资(如军队口粮),但此用法较少见。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制度,可查阅《明史·食货志》或清代赋税改革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按抑藊豆别称柄授布种漦龙蹙敌胆小如鼷发光丰城神物飌师皋伊歌舟供爨寡功黑煤红布候情缓歌慢舞回生起死加工厂将相缴获轿厅家史孑蜺机栝稽留净得计日而待就驾军状具脩看风使舵苛文孔德枯黧令阃流亚盲求喷涌全宋词容贤芟削生上起下升统深悉设政石盆水衣水裔私産通议推宕頽纵萎黄威怒想来县针篆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