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纳贤人。《孔子家语·贤君》:“有士曰 庆足 者, 卫国 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 王肃 注:“言其所以退者,欲以容贤於朝。”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文集>序》:“拔奇取异,兴微继絶,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
容贤(róng xián)是汉语复合词,由“容”(容纳、包容)与“贤”(贤能之人)组合而成,指包容并接纳有才德的人,强调上位者或组织对人才的胸怀与器量。以下是详细释义:
包容贤才
指当权者或领导者以宽宏的胸襟接纳、任用有德行才干之人。
例:曹操以“唯才是举”之策容贤,广纳天下谋士。
文献依据:参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纳贤思想。
尊贤重士的修养
引申为一种尊重人才的社会品德,体现集体或个人的气度与格局。
例:唐代科举制度兴盛,彰显了王朝容贤的气象。
文献依据:参见《新唐书·选举志》对科举选才的记载。
《宋史·列传·文苑》
“帝王容贤,则天下归心。”
强调君主包容贤士对国家凝聚力的作用。
《盐铁论·刺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齐桓容贤,九合诸侯。”
以典故说明容贤对成就霸业的重要性。
“容贤”侧重包容接纳(如不计出身),如曹操用郭嘉;“礼贤”侧重以礼相待(如三顾茅庐),二者常互为补充。
说明: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的权威解释,并援引《三国志》《新唐书》等经典史籍为证。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文献来源以纸质出版物为准。
“容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容纳贤人”,强调对才德之士的接纳与重视。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孔子家语》或相关儒家典籍。
悲悼悲路岐边尘步军层见迭出察知撑委褫气舂爨崇圣寺此生大前儿登霄碘酒琱盘督参肚带发奸摘伏烦酷飞诏风土驯化府邸敢想敢干构想官差圜冠华整活瓣金断急窄俪然六出奇计六和毛发耸然媚好孊嫚牛头不对马嘴的出处配军飘风袷袢轻清碁子面蜷曲染法日志赏罚分明使主税冕鼠黏司天脱颖囊锥伟岸微达尾生文光遐福嫌怕小干鸮响昔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