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孔德的意思、孔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孔德的解释

大德、盛德。《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河上公 注:“孔,大也。有大德之人,无所不容。” 汉 焦赣 《易林·坤之比》:“孔德如玉,出于幽谷。升高鼓翼,辉光照国。” 唐 李邕 《大唐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绳绳焉,熙熙焉,孔德之容,罔可测已。”一说,孔即“空”,“孔德”意谓以空为德。《老子》:“孔德之容。” 王弼 注:“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后汉书·冯衍传下》:“遵大路而裵回兮,履孔德之窈冥。” 李贤 注:“孔之为言空也。窈冥谓幽玄也。道以空为主,故无物而不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孔德"是汉语中具有哲学意蕴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与语义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1. 孔:《说文解字》释为"通也",本义指洞穴,引申为通达、深远之意。在古汉语中作副词时表程度,意为"甚、很"(《尔雅·释言》),如《诗经·小雅》"德音孔昭"。
  2. 德:甲骨文象形为"目视于途",核心含义为正直的品行。《说文解字》注为"升也",段玉裁引申为"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的道德实践。

二、复合词释义 "孔德"一词最早见于《老子·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指通达于道的至高德行。王弼注曰:"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此处强调德性与自然之道的深度契合。

三、现代语义延伸 当代《汉语大词典》收录双重含义:

  1. 哲学范畴:指顺应自然规律的道德境界(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大辞典》)。
  2. 人名特指:法国哲学家Auguste Comte(1798-1857)的汉译名,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该译名取自《周礼·春官》"六德"之说,体现译者对其道德哲学观的对应诠释。

注:因文献数据库访问限制,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中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等权威辞书,具体章节引用可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数据库检索确认。

网络扩展解释

“孔德”一词的含义需从中文语境和西方人名两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一、中文语境中的“孔德”

  1. 基本释义
    指“大德、盛德”,源自《老子》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其中:

    • 孔:意为“大、盛大”(河上公注)或“空”(一说),强调包容性。
    • 德:指“道”的显现与作用,即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性,而非狭义伦理道德。
  2. 文献例证

    • 《易林·坤之比》以“孔德如玉”形容高尚品德。
    • 唐代李邕用“孔德之容,罔可测已”赞颂德行深广。
  3. 哲学内涵
    道家思想中,“孔德”体现“道”的完美状态,如《庄子·天地》称“德”为万物生成的依据,与“道”相辅相成。


二、西方人名的“孔德”

指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他是实证主义创始人,被誉为“社会学鼻祖”,主张以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代表作包括《实证哲学》等。


三、作为人名的寓意

现代汉语中,“孔德”作为名字,寓意智慧通达、品德高尚,象征遵循自然规律与本性发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哲学体系或文献原文,可查阅《老子》及奥古斯特·孔德相关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阿谁百溢板巾不甘示弱倡诺宸象弛恶齿坐甔石发喉急法戒凤书腹心之患诰命人割襟之盟耕植涸坚画戟门黄帝鹘突贱凌介焉金虫开济看破空转兰交凌谇鸾书茂典美我门梱民器母国南山三壮士昵依攀翼飘布千岩竞秀悫愿人细鬼大鋭弊散亡霎时生晓失物双簧鼠法疏间疏猛司钲簌落逃席同考试官五纪无厘头物马仙蜕斜杆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