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供置众物和打扫。《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郑玄 注:“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 贾公彦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扫除也。”
2.齐备,完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
“具脩”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进行解析,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解释:
现代汉语中的含义
指个人具备良好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强调内在的修身养性及文化素养。例如在描述人物品行时,可表达其综合素养的完善性。
古代文献中的含义
在《周礼》等典籍中,“具脩”指祭祀前的筹备工作,包括置办祭品、清洁场所等具体事务。如《周礼·天官·大宰》提到“具脩”与“百官之誓戒”相关,郑玄注释为“供置众物和打扫”。此处的“脩”原指干肉(如“束脩”为古代学费的代称),后延伸为祭祀用品的准备。
词义演变与关联
该词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现代多用于描述品德修养,古代则多指向祭祀或事务的完备性。如需深入研究,建议结合《周礼》《礼记》等典籍进一步考证。
《具脩》(gù xiū)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具(jù)和脩(xiū)。
具包含了3个部首:⺇(手部)、对(矢部)、八(丷部),总共有8画。
脩是由⺼(⺼部)和由(由部)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4画。
《具脩》的意思是“修整、修缮”。该词源于古代汉语,用来描述对物品或建筑进行修整或修缮的过程。
《具脩》的繁体写法是「具脩」。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而《具脩》也不例外。古时候,《具脩》的写法为「具修」。
1. 他们需要具脩这座古庙,以保护它的历史价值。
2. 我们正在进行对建筑的具脩工作,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
具脩在组词中可以与其他汉字搭配使用,例如:具脩工程、具脩技术、具脩建筑等。
具脩的近义词包括:修整、整修、修缮等。
具脩的反义词可以是:损坏、破旧、破损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