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议的意思、通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议的解释

(1).犹通义。 汉 刘向 《说苑·奉使》:“夫杀6*人之使,絶人之谋,非古今通议也。”《宋书·颜延之传》:“道者,赡富贵同贫贱,理固得而齐。自我丧之,未为通议。” 宋 苏轼 《缴楚建中户部侍郎词头状》:“七十致仕,古今通议。”参见“ 通义 ”。

(2).共同商议。《后汉书·朱晖传》:“是时穀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於是詔诸尚书通议。”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通议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通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通义
    指普遍适用的道理或共识。例如:

    • 汉代刘向《说苑·奉使》提到“非古今通议也”,强调古今共通的准则。
    • 苏轼在奏章中引用“七十致仕,古今通议”,说明退休年龄的普遍观念。
  2. 共同商议
    表示集体讨论或决策。例如:

    • 《后汉书·朱晖传》记载“诏诸尚书通议”,指朝廷官员共同商议国事。

二、其他用法

三、现代示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官职制度,可参考《后汉书》《宋书》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通议

通议(tōng yì)是一个汉语词汇,由「通」和「议」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字的部首为「辶」,总共有6个笔画。「议」字的部首为「言」,总共有5个笔画。

来源

「通议」一词源于古代的政府会议制度。在古代,通议是君主与大臣们商讨国家重要事务的一种形式,用以达成共识。

繁体

「通议」的繁体字为「通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通议」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有的书法作品中,「议」字可能会写成「議」。

例句

他们经过多次通议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组词

通告、通行、通知、协议、讨论

近义词

商讨、协商、磋商、会商

反义词

单方面、独断、傲慢、排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