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亲近而称誉。语本《老子》:“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荀子·议兵》:“於是有能化善脩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 宋 司马光 《臧郎中挽歌》之一:“僚友皆亲誉,黎民每去思。”
(2).慈爱的心和美好的名声。 唐玄宗 《<孝经>序》:“及乎仁义既有,亲誉益著。” 邢昺 疏:“慈爱之心曰亲,声美之称曰誉。谓三王之世,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亲誉之道,日益著见,故曰亲誉益著也。”
“亲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亲近而称誉
源自《老子》的“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指通过德行感化他人,使百姓亲近并赞誉。例如《荀子·议兵》中提到“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宋司马光《臧郎中挽歌》中也有“僚友皆亲誉”的描述。
慈爱之心与美好名声
唐代《孝经序》中称“亲誉益著”,邢昺疏解释为“慈爱之心曰亲,声美之称曰誉”,强调内在仁爱与外在声誉的结合。
在姓名学中,“亲誉”被赋予积极寓意:
该词多用于古籍或文学语境,现代较少使用,常见于对历史人物德行的评价或姓名文化中。
《亲誉》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亲”和“誉”两个部分。
“亲”部分的部首是“人”,表示与人相关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二,书写顺序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
“誉”部分的部首是“言”,表示与言语、声音有关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十三,书写顺序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
词语“亲誉”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常用于形容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和赞颂。
在繁体字中,“亲誉”保留了同样的写法和意思。
古时候,“亲誉”的汉字写法并不完全一样。在《说文解字》中,它的写法是“親譽”,仍然保留了“亲”和“誉”的意思。
以下是“亲誉”在句子中的例句:
一些与“亲誉”相关的组词有:“亲和”、“亲近”、“亲切”等。
与“亲誉”近义的词语有:“美誉”、“佳誉”、“声誉”等。
与“亲誉”相反的词语有:“贬低”、“抹黑”、“污名”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