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禄的意思、底禄的详细解释
底禄的解释
谓获得俸禄或官位。《左传·昭公元年》:“底禄以德,德钧以年,年同以尊。” 孔颖达 疏:“致禄以德之大小为差也。”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於是 王褒 之伦,底禄待詔。”
词语分解
- 底的解释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底事伤
- 禄的解释 禄 ù 古代官吏的俸给:禄米。禄位(借指官职)。禄蠹(指追求官禄的人)。禄食。俸禄。无功受禄。 福:“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姓。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底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ǐ lù,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解释差异,需结合古籍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1.基本含义
- 本义:指通过德行或才能获得俸禄或官位。这一解释源自《左传·昭公元年》的记载:“底禄以德,德钧以年,年同以尊”,强调根据德行高低分配俸禄。
- 现代引申义: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低微的薪俸或收入”,可能因“底”有“底层、基础”之意,引申为收入微薄。
2.古籍出处与用法
- 《左传》例:原文提到“底禄以德”,孔颖达疏注为“致禄以德之大小为差也”,说明古代官员俸禄与德行挂钩。
- 《文心雕龙》例:南朝刘勰在《时序》中写道“王褒之伦,底禄待诏”,指文人通过才能等待朝廷任命。
3.字形与通假
- “底”在古籍中常通假为“厎”(dǐ),意为“致、达到”,因此“底禄”可理解为“致禄”,即获得俸禄。
- “禄”本义为官吏的俸给,也包含福气、吉祥之意(参考“禄”字解析)。
4.现代用法注意
-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描述古代制度或引用经典,多指“凭德获禄”;若用于现代语境,可能偏向“收入微薄”的引申义。
“底禄”一词兼具历史内涵与现代引申,需结合文献和语境灵活理解。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左传》《文心雕龙》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底禄(dǐ lù)这个词是指封建社会中地主给予农民的赏赐或俸禄。底禄由两个偏旁部首组成,底(dǐ)作为上面的部首,表示地面;禄(lù)作为下面的部首,表示报酬或是奖赏。底禄总共有10画。该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它与农民的地位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密切相关。
在繁体字中,底禄的写法为「底祿」。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底禄被写作「底祿」或「底祿」,与现代写法相比略有不同。
以下是底禄的例句:
1. 地主每年会发放底禄给农民。
2. 农民为了得到底禄,辛勤耕作。
一些与底禄相关的词语有:
1. 地租(dì zū) - 地主从农民那里收取的土地租金。
2. 赏赐(shǎng cì) - 给予奖赏或赠与的行为。
3. 俸禄(fèng lù) - 封建社会中官吏所领取的薪水或禄米。
底禄的反义词是无禄(wú lù),表示没有赏赐或无收入。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按例百中扳道卑尔根背水陈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参任超妙城镇居民蠢头蠢脑除用锄治邨墅大脑皮层大书得巧独舂妃偶凤池研風虔丰田歌伶乖离谷地襘结含章天挺火玉儆动景序惊张巾褐举足窠窟郎壻蜡蹋羸喘楞头葱蹥蹇联谊鳞凑六誓刘仙掌逻事眉闲面体命中注定偏才劈面泼妇前禽犬豕日魂声教升虚属实天诫梯队文案孔目香片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