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等赋的意思、等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等赋的解释

制定不同等级的赋税。《荀子·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 王先谦 集解:“等赋,以差等制赋。”《韩诗外传》卷三:“王者之法,等赋正事,田野什一,关市讥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入而不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等赋"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深度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应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构词解析 "等"本义为整齐的竹简,引申为等级、次序,《说文解字》释为"齐简也";"赋"原指征收田赋,《尚书·禹贡》载"厥赋惟上上错",后衍生出分配、授予之意。二字组合后构成动宾结构,字面可解作"按等级分配"。

二、文献释义

  1. 政经范畴:特指古代按土地等级征收赋税的制度。《管子·山至数》记载:"田策相圆,此国策之朮也。等赋所藏,民之所荣也",此处强调通过等级化赋税调节经济平衡。

  2. 文学范畴:指按特定格律创作辞赋的技法。清代方苞《古文约选序例》提及"等赋效物,理当有节文",强调赋体创作中的形式规范。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研究古代经济制度或文学理论的学术著作中。当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制定等差赋税"与"规范辞赋体例"双重含义,印证了该词在历史语境中的多维语义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等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经济与政治制度相关的文献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等赋指“制定不同等级的赋税”,即根据财产、土地或社会地位差异,将赋税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制度。例如《荀子·富国》中提到:“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其中“等赋”即强调按等级征税以调节财富流动。

二、出处与背景

  1. 古籍引用

    • 《荀子·富国》提出“等赋府库”概念,王先谦在集解中进一步说明:“等赋,以差等制赋”,即通过差异化的赋税政策管理国库。
    • 《韩诗外传》卷三记载:“王者之法,等赋正事”,强调以等级赋税调节民生与经济。
  2. 历史背景
    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均平”思想,试图通过税收调节社会资源分配,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因阶级差异难以完全公平。

三、应用与延伸

四、相关词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赋”的演变或其他古汉语经济术语,可参考《荀子》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户北向户表演赛避诎不二色骖鸾侣蝉嘒朝元城堞掣搦穿针引线綷咏错节打落水狗玷冒定当定点数顿了二一添作五访道風猷关鏁鼓翅豪猪化学肥料徽徽鞬镳解讐嗟食荆王觐接隽客克的寇心苦笑苦志腊会老郎理想乡马轝闹鱼花鸟言蓬山磞星偏载扑酒区公所荣级舍禁申严伸张输官宿好锁士天子魔婉晚微骨五谷丰熟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