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等賦的意思、等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等賦的解釋

制定不同等級的賦稅。《荀子·富國》:“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 王先謙 集解:“等賦,以差等制賦。”《韓詩外傳》卷三:“王者之法,等賦正事,田野什一,關市譏而不征,山林澤梁,以時入而不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等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經濟與政治制度相關的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等賦指“制定不同等級的賦稅”,即根據財産、土地或社會地位差異,将賦稅劃分為不同等級的制度。例如《荀子·富國》中提到:“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其中“等賦”即強調按等級征稅以調節財富流動。

二、出處與背景

  1. 古籍引用

    • 《荀子·富國》提出“等賦府庫”概念,王先謙在集解中進一步說明:“等賦,以差等制賦”,即通過差異化的賦稅政策管理國庫。
    • 《韓詩外傳》卷三記載:“王者之法,等賦正事”,強調以等級賦稅調節民生與經濟。
  2. 曆史背景
    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均平”思想,試圖通過稅收調節社會資源分配,但實際執行中往往因階級差異難以完全公平。

三、應用與延伸

四、相關詞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賦”的演變或其他古漢語經濟術語,可參考《荀子》等典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等賦

等賦(děng fù)是一種古代漢字詞語,它是由“等”和“賦”兩個字組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如下:

等:部首玄,筆畫4

賦:部首言,筆畫12

《說文解字》中解釋“賦”為“附其義,曰賦”,表示給予、附加義務。而“等”則表示平等、相等的意思。

在繁體中,等賦的寫法為「等賦」。

古代漢字寫法中,等賦的形狀可以略有差異。例如在金文中,等賦的寫法為「⿱玄言」。

以下是一個使用等賦的例句:
“廟堂之上,應該平等賦予每個人權利和機會。”

以下是一些與等賦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等權、平等、賦予

近義詞:平等、齊等、同等

反義詞:不等、不賦、不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